上海海关建筑的历史演变
上海的海关大楼一共建了三次,是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最早的上海海关建于1845年。它被称为“新关”、“北关”、“新北关”,也被称为“江海北关”。江海北关是中国典型的官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形,有三个入口,一个斜屋顶,屋顶有一个小亭子。大门是拱形的,门楣上写着“江海北关”。据说这个词是两江总督宜良写的。
到19的八九十年代,外滩原有的建筑大部分都进行了改建和重建。与周围的建筑相比,“江海北关”显得破旧不堪。1891年,上海海关由英国赫德执政,所以由英国工程师设计,浦东人杨思生建造。于上海开埠50周年1893竣工。新江海北关在旧址的基础上,平面与旧关隘基本相似。它呈凹形,砖木结构,中间有一座六层楼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侧有假四层建筑,大门两侧墙上加了铁栏杆。
1925年,新江海北关再次重建,由汇丰银行的设计师Wilson设计。65438+2月奠基,1927+2月9日完工。建筑占地面积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建筑分为两部分:东部分面向黄浦江,高度11。主楼8层,上有3层四面钟塔。西直达四川中路,5层楼高。它有一个钢架结构。底层外墙为宽缝花岗岩,其他楼层为金山石。大门的设计是古希腊神庙的形式。四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式支撑着这座巨大的建筑。柱子上端呈方形,雕花,给人一种神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