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以编程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西门子开发出欧洲第一台PLC,型号为SIMATIC S4;;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微处理器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计算、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完成了具有真正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这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以后,为了方便和体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命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70年代中后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其功能实现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的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运算,PID功能,高性价比奠定了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在先进工业国家广泛使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最快,年增长率为30-40%。在此期间,PLC处理模拟、数字运算、人机界面和网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一些应用中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更适合现代工业的需要。在此期间,大型机和超小型计算机得到发展,各种特殊功能单元诞生,各种人机接口单元和通信单元产生,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匹配工业控制设备变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