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及其产地
西湖龙井茶
西湖的美景和著名的龙井茶早已闻名于世。游西湖,喝龙井茶,是游客在杭州最好的享受。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美观,色泽翠绿,香气清醇,内质醇厚,泡在杯中,嫩叶嫩绿,似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浓、味甜、形美”而闻名。
龙井茶的优良品质是由精细的加工工艺形成的。采摘发育初期的1芽、1叶、带两片叶的1芽为原料,经摊青、绿锅炒、回潮、筛选、蒸锅、筛选分选(去黄片、茶粉)、除尘、入库等几道工序。龙井茶的炒制工艺很复杂。根据不同鲜叶原料和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用“摇、拍、压、摊、抛、扣、立、抓、压、磨”十种工艺。看过龙井茶炒制全过程的人都会觉得龙井茶的确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喝龙井茶,用玻璃杯冲泡为宜。向3克茶叶中加入200毫升80℃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即可闻香、观色、品味。
以前西湖龙井茶分为狮、龙、云、虎、梅五类。“狮”名产于龙井石峰一带,“龙”名为龙井。
产于翁家山一带,名“云”产于、五云山一带,名“虎”产于虎跑一带,名“梅”产于梅家坞一带。其中公认狮峰生产的产品香气品质最好。
丁咚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省出产的一种乌龙茶。产于台湾省的乌龙茶,按发酵程度可分为轻度发酵茶(20%左右)、中度发酵茶(40%左右)、重度发酵茶(70%左右)。
轻度发酵的茶像绿茶,有香味;重度发酵茶似红茶,清香甘甜;适度发酵的茶有很浓的香味。冻顶乌龙茶属于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主要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
在冰冻的屋顶上生产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台湾省通史》记载:
台湾省出产的茶历史悠久。以前叫水沙莲(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沥、竹山等地)当茶社。它的颜色比较松,可以避热。到现在五城的茶还在卖,冻顶最好,但是不多了。
相传清咸丰五年(1855),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赴福建考试学习。他回到家乡,带回36株武夷乌龙茶苗,种在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冻顶茶园。
丁咚是凤凰山的一个分支。
住在海拔700米的高山上,据说山上种的是茶叶。因为下雨,道路湿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踮着脚尖(冻脚趾)才能到达山顶,所以他们称这座山为“冻顶”。在冰冻的山顶上,种植了绿心乌龙茶和其他优良品种的茶树。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茂盛。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省的一种包装茶。所谓的“包装茶”源于福建安溪。当地的茶叶店卖茶叶都是两块方的羊毛纸,里外对比。放入四片茶叶,包裹成一个长方形的方形包装,包装上盖着茶店的标记,然后按包出售,称为“包装茶”。台湾省宝中茶属于轻度或中度发酵茶,又称“香乌龙茶”。用种子包装的茶叶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条形包装茶,以文山包装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籽包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称。
冻顶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很有讲究。它是通过采摘清心乌龙等优良品种的芽叶,晒干,凉干,波干,炒制,揉捻,初烘,反复揉捻,复烘,复烘而成。
冻顶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如下:
形状卷曲呈半球形,颜色深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鲜黄绿,香气高,有花香和焦糖香,口感醇厚浓郁,耐冲泡。冻顶乌龙茶因品质优良,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台湾省、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近年来,中国大陆的一些茶馆也流行喝冻顶乌龙茶。
黄山毛峰[产于著名的黄山附近的绿茶
黄山位于安徽省歙县、太平县、休宁县和乾县之间。有巍峨奇特的山峰,有苍劲多彩的劲松,有清澈汹涌的山泉,有起伏不定的云海。被誉为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上了中国名山之巅,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的名言。
黄山地区,因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天时早晚雾四起,雨天时云雾满山”,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多年前就颇有名气。《黄山枝》说:
“茶养在莲花寺旁的一个石缝里,清香冷冽,袭人上颚,故称黄山云雾茶”。相传这是黄山毛峰的前身。据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的茶叶生产始于宋代的嘉祐,盛于明代的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产生,据徽州商会记载,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左右)。当时一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子敬和饰)开起了“谢裕泰”茶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他亲自率人到崇川、汤口等名山园采挖肥料和嫩叶。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及汤口、崇川、岗村、芳村、杨村、长潭等邻近地区,其中以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岗村、崇川等地的品质最好。
黄山毛峰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收,1芽,1叶,其他等级采收1芽,1,2叶或1芽,2或3叶。选择芽壮、毛多的高档茶叶。轻抹后,经高温灭活、油炸、烘烤而成。
黄山特有的毛峰,形似雀舌,白毛外露,象牙色,鱼叶金黄。冲泡后香气高而绵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淡黄色、肥美。其中,“金黄色的鱼叶”和“象牙色”是超级黄山毛峰区别于其他毛峰的两个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品鉴,冲泡时水温要在80℃左右。玻璃或白瓷茶杯都可以。一般用水冲泡2-3次即可。
碧螺春茶
“碧螺春”产于中国著名风景区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苏州常州县圣洞庭山”。洞庭山出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绵长,俗称“骇人香”。后来清朝康熙皇帝尝过这种茶之后,
知道是洞庭山碧螺峰产的,就改名为“碧螺春”。清乾隆年间,王应奎在《柳南续》中这样写道:
“洞庭东山罗比峰石壁出产几种野生茶。每年,当地人都会拿着竹篮来收集它们以供日常使用。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没有看到任何不同。康熙一年,树叶多了,箩筐难储。因为有了胳膊,茶又热又香,采茶人都吓得香。吓唬人的在吴中方言里也是知道的,所以取名为茶云。自然,以后每次采茶,土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尽可能到房里去,不用箩筐存放,抱在怀里,而土人朱有独特的炼制法,出自他家,尤称妙品,每斤值三两。1699岁时,有幸在太湖开车。宋公买此茶入内,因名不雅,题为“碧螺春”。既然是地方官,就必须在18岁购买。”
太湖之滨的洞庭湖区的东山和西山是风景区,西山岛据说是吴王夫差和西施的避暑胜地。山上的林屋洞也是道家修行的天堂,有海登大师修行的石公山等十处景点。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果树和茶树间作成园,欣欣向荣。
碧螺春加工工艺精细。以1芽和1叶的芽叶为原料,采摘,去杂,杀青,揉捻,揉捻,油炸。炒制的要点是“不离茶,不离锅,用揉面炒,连续操作,不掉毛,卷成螺”。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细长绳,卷曲成螺,披有皮毛,银绿色隐绿色,清香淡雅,甜度浓郁,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品尝“碧螺春”茶,将茶叶3g放入白瓷茶杯中,先用少许热水浸泡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再用热水继续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观味。碧绿细长的芽叶漂浮在杯中,香气馥郁。喝后清新怡人。
火药
萍水珠茶是浙江的特产,产地包括浙江的绍兴、诸暨、嵊州、新昌、萧山、上虞、余姚、天台、鄞县、奉化、东阳等地。整个产区被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环绕。境内山峦叠嶂,峰峦起伏,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山川苍翠,景点众多。很多地方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浙江省的茶叶主产区。
平水是浙江绍兴东南部著名的集镇。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各县出产的珍珠茶,以前都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加工转运。因此,浙江出产的珍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被称为“平水珠茶”。历史上这里出产过许多名茶,如惠济的“日珠茶”,殷珊的“卧龙茶”,诸暨的“石尖岭茶”,余姚的“瀑布茶”,都是古代名茶的瑰宝。据说珍珠茶是由日本产的茶演变而来的。宋(姓氏)
吴楚侯《蓝箱杂记》曰:“越州乃江南第一天天制茶。日本产的茶芽洁白绵长,甘甜绵软,永恒不变,一口下去很惬意,没有滞涩和酸呛。”日本茶产于绍兴东南部会稽山的日本岭。相传古时候欧冶子在此铸剑五次。岭下有庙名子寿,其阳坡常有夕阳,产奇茶,故称铸茶日。自宋代以来,铸茶被列为贡品,许多文人也对其赞不绝口。
日本产的茶都是经过精心收集精制的,明代龙文的《茶记》中对日本产茶的收集有详细的描述:
茶叶初摘时,要把枝条上的老叶去掉,只取嫩叶,尖和柄一定要去掉,以免容易烤焦。这也是一种宽松的方法。炒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从侧面扇风机,排除热气,否则会降低黄色和香味。炒的时候还是要在大盘子里扇。热气稍退,再用手揉一遍,然后用文火炒烤,熟了香味就容易出来了。
现代珍珠茶的采集加工与上述日本制茶类似。鲜叶采摘后,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右锅、做大锅。以前手工泡茶很辛苦,现在整个泡茶过程都机械化了。
扁水滴茶,又称圆茶。外观浑圆紧实,色泽青润,体骨厚重,似墨绿色珍珠。用开水冲泡时,珍珠茶释放出来,展开,没什么意思。冲泡出来的茶汤清香浓郁,珍珠茶的另一个特点是耐泡性持久。
珍珠茶远销欧洲、非洲多个国家,市场稳定,深受消费者信赖。
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要产地。它有很长的种茶历史,在唐朝就有了。安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树木众多,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而且通过历代茶人的努力,选育出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全国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包括铁观音、黄丹、本山、中华绒螯蟹、乌龙、梅展等,在国内都很有名,所以安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在茶树的许多优良品种中,铁观音是最好最有名的一种。
铁观音,一个优良的茶叶品种,潜力不大,枝条舒展,叶色深绿,叶质柔软丰满,芽饱满。铁观音的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叫铁观音。所以“铁观音”不仅是茶叶品种的名称,也是茶叶的名称。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平乡,
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安溪铁观音品种的起源,有两个历史传说。一个是西平的茶农印伟做了一个梦,梦见观音菩萨给了他一棵茶树,挖好种上了。另一方面,安溪瑶阳有个叫王世让的人,从一棵茶树上摘下叶子给皇帝泡茶,皇帝把它命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特殊,不是采摘很嫩的芽叶,而是从成熟的新梢上采摘2-3片叶子。
俗称“露脸采摘”,指的是在叶子已经全部展开,形成芽的时候采摘。采集的鲜叶新鲜完整,然后经过冷却、干燥、摇青(变绿)直至释放出天然花香,香味浓郁时再进行炸、绞、包(
把茶叶用棉布包好,卷起来),让茶叶卷成颗粒,再用文火烘焙。做好生茶后,经过筛选、风选、采摘、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最好的乌龙茶,其品质特征如下:
茶条卷曲,丰满圆润,厚重均匀,色泽沙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身、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郁如琥珀,有自然浓郁的兰花香味,口感醇厚甘甜,回甘历史悠久,俗称“韵”。铁观音茶香气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更香”。
喝铁观音茶,一定要有小巧精致的茶具,茶壶茶杯要小。把茶放进茶壶里,直到茶满了五分钟。将茶叶用开水洗净后,加水2-3分钟,倒入小杯中即可饮用。之后可以继续用水冲泡。喝铁观音时,先闻其香味,再尝其滋味。虽然喝的量不多,但是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祁门红茶
祁宏是祁门红茶的缩写。产于江西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浮梁。祁门的蠡口、李珊、平利一带的茶叶自然品质最好。
历史上祁门地区长期盛产绿茶,从事茶产业的人数众多。唐宪通三年(862年),司马图《祁门县新建昌河录》说:
祁门一带“方圆千里,从事茶的人有七八个。”.....祁的茗是黄色的,芳香的。清代光绪以前祁门不产红茶。相传,光绪元年(1875),一个叫余干臣的黟县人从福建回来做生意。因为羡慕福建红茶(洪敏)的知名度,他想尝试就地生产红茶,于是在治德县(今东至县)杜尧街办起了红茶村,成功模仿了洪敏的方法。第二年,我们去祁门县的蠡口和李珊开设茶馆,祁宏的制度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当时的祁门人胡在祁门南乡桂溪进行“绿改红”,创办“日顺茶厂”,试制红茶。此后,“祁宏”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中国重要的红茶产区。
祁宏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树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量多,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此外,当地茶树的主要品种甜槠含量丰富,酶活性高,非常适合制作功夫红茶。
祁宏的收割技术很好。采摘一芽二叶三叶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芽叶由绿色变为铜红色,香气透彻,再用文火烘至干。红茶做好之后,还要进行精制,精制过程复杂耗时。经筛选、摇动、筛选、关门、筛选、切割、风选、采摘、调质、冷却、调配、包装而成。
高档祁宏外观精致细腻,色泽润泽。冲泡后,茶汤红浓,清香扑鼻,香味持久,甜味明显,有时有玫瑰香味。这种祁宏特有的香味被许多外国消费者称为“祁门香”。
祁宏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高级红茶”,尤其是在英国伦敦。每当祁宏新茶上市,每个人都争相购买。他们认为“中国的茶香里有春香”。
祁红茶适合清饮,但也适合用牛奶和糖勾兑。祁红在英国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称赞祁红是“众人中的佼佼者”。
江西产的优质绿茶
陆吾指的是江西婺源的绿茶。婺源县建立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一直隶属于徽州(回漳州、新安县)。
1934从安徽调回江西,1947调回安徽省,1949调回江西省。所以婺源绿茶在1949之前,在安徽屯溪进行精制加工,统称为“屯留”出口。
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山区,山峦蜿蜒,云雾缭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早在唐代,这里就是著名的产茶区,“绿草如茵,茶香四溢”,素有“茶乡”之称。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漳州之茶,生于婺源谷”。清代离子桑和《徽州茶事》记载:“婺源是徽州最重要的产茶地,每年卖杨庄约三万元”(一引为五十斤)。1937朱美玉在《中国茶业》中说:“婺源是皖南第一产茶区,面积大,产量六县之多。”威廉·乌克斯在《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仅是芦庄绿茶中的极品,也是中国绿茶中的极品”。“色泽碧蓝自然,滋味清香浓郁,水叶清润泽”是婺源绿茶的特色。在宋代,“婺源谢园茶”是中国六大名茶之一。明朝嘉靖年间,灵山的“天柱峰茶”被列为贡品。
在清代,婺源绿茶作为“屯禄”品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婺源东乡的“四大名茶”更为出名。分别是溪头梨园茶、燕山桂花树底茶、大番灵山茶、鸡西上潭园茶。当时和婺源“四大名师”一起的,还有祁门东乡“四大名师”和休宁“四大名师”。
五绿(Tunlv)一芽采二三片叶至一芽采三四片叶。经杀青、揉捻、炒制后制成粗茶,再精制成精茶(眉茶),有不同颜色,如稀眉、龚喜、秀梅、特针、雨茶、绿茶片等。
以珍梅为例,陆吾(屯炉)成品茶外形紧实,浓艳,色泽灰绿润泽。
冲泡后,汤色黄绿,色泽鲜亮,熟栗高、长、鲜,滋味醇厚甘甜。乌绿(Tunlv)是中国出口眉茶的主导产品,主要销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里、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红茶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总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滇红工夫茶芽叶丰满,金毛外露,汤色红,香气高,滋味浓。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次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
记录:
“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靠近战区,生产不易。根据部颁命令,中国茶叶公司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中国茶叶现有的国际市场。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月八日,顺宁茶厂正式成立。
(现凤庆茶厂)筹建和试生产齐头并进。"
当年15吨销往英国,产量不断扩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国际市场好评。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普洱茶大量生产。时至今日,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实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和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广的地方,至今仍有大量千年以上、几十米高的大茶树。由这些大茶树繁育的云南大叶种是制作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饱满,毛多。做出来的红茶金黄露骨,滋味浓郁醇厚鲜爽,是中国出口红茶的极品。
云南红色产区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等20多个县。
滇红工夫茶是以采摘1芽的第2、3片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成。滇红碎茶是由萎凋、揉捻、切制、发酵、干燥而成。功夫茶是条茶,红碎茶是颗粒碎茶。前者味道醇厚,后者味道浓烈刺激。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主要销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大城市内销。滇红的饮料大多是糖和牛奶混合,加牛奶后的香气还是比较浓郁的。冲泡后的云南红茶汤色鲜红,是高档的云南红。茶汤和茶杯接触处经常出现金戒指。冷却后立刻出现乳白色和浑浊,冷却后出现早的都是优质表现。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好的是滇红特级礼品茶,以1芽、1叶为主。成品茶紧、直、肥,苗美,含金量多。色泽黑亮油润,汤色红透,滋味浓鲜,香气高而持久,叶色均匀明亮。最适合作为学长礼物。
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好的。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距方圆60公里,有36座山峰和99块岩石。岩岩有茶,茶以岩命名,岩以茶区分,故名岩茶。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在唐代开始种植,到了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河畔设立皇家茶园,采集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乌龙茶。
武夷山种植的茶树品种很多,有大红袍、罗汉、白芨关、水井桂等,也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无形天堂、金钥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如醉海棠、醉董斌、金龟、凤蕨、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叶的形状命名,如瓜子、钱、竹、金柳条、柳等。以茶树早、晚发芽来命名,如迎春柳、不知春;以茶味命名,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是一种冷杉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的高岩崖上。天心寺僧人于1927年制作的“大红袍”石雕至今仍保存在岩壁上,这里日照短,光线反射多,昼夜温差大,常年有小泉浸润滴落在岩顶。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殊品质。大红袍目前有6种茶树,都是灌木,叶厚,芽微红。当阳光照射在茶树和岩石上时,岩石光被反射,红色非常明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据说天心寺的和尚用九龙岩壁上的茶芽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个皇帝的病。皇帝为茶树披上红袍以示感激,红袍将茶树染成红色,故名“大红袍”。
“大红袍”茶树经武夷山茶叶研究所试验,无性繁殖技术获得成功。经过养殖种植,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
“大红袍”茶的加工工艺与其他岩茶相似,但更为精细。每年春季采摘开叶3-4天的新芽,经晒干、冷却、蒸煮、油炸、初揉、复炒、复揉、水煮、风选、摊放、冷却、采摘、复烤、再风选、补火制成。
“大红袍”的质量特征是:
形状紧实,色泽绿褐鲜,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色红绿。典型的叶子有绿叶红边的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的特点是香气浓郁有兰花香,香气高而持久,有明显的“岩韵”。大红袍很耐泡,泡了七八次还是有味道。喝“大红袍”茶,一定要按照小壶小杯的“功夫茶”配方,才能真正品味到岩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