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镇的历史演变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张骞随大将卫青出征,大败匈奴,因功被封为“博王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始把中原的丝绸等物品带到西域。张骞被追封为“博王侯”,故名“博王侯”。

首先是取其“看得广”的意思。“辞海”:王波,古郡名,置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从西域带回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信息对汉室朝廷至关重要,可谓贡献巨大。张骞受命于此,表明汉朝廷对他出使西域的充分肯定。

第二,汉代时这里的经济贸易非常发达,而王波属于宛盆地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贸易繁荣。张骞被封在富庶之地,是理所当然的。

第三,出于战略考虑,位于东南江淮平原,而正好在宛(南阳古称)的东缘。从这一点开始,丝绸之路开始直通西域,跨越万里,连接东西,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显示了汉武帝的伟大才华和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当时张骞的封地王波古城位于宛城东北30公里的王波镇,从汉武帝设王波郡到南宋,历时600余年。王波古城东西长约2600米,辖45里王波屯。

王波白马寺,张骞的第一个佛教场所。张骞方城县王波镇西北有一座白马寺遗址。

2006年,由当地俗人集资,在原址西侧新建了一座白马寺。清代有五块石碑,但另外三块石碑上的铭文清晰可辨。从碑文可以看出,白马寺内有中华佛殿、左佛殿、右佛殿、毗卢佛殿等原始建筑。据记载,张骞封了侯钰王波(公元前123年),并从西域带回了几尊金神。两件大的留在朝廷,其余的带回王波供奉在当时张骞官署后面约300米的金殿里。张骞死后,他从西域带回王波的那匹带血的白马就葬在这座寺庙旁边。后人为了纪念白马,将金殿改为白马殿。白马寺自建寺以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屡建屡毁,几经沉浮。

王波防城白马寺建于张骞封王波并在此工作生活之时,比洛阳白马寺早180年。《舒威史劳志》也载:“我开西域时,遣张骞回大夏,闻其旁有毒国,有天竺,只闻其法图之教。”

王波公社成立于1958。

1983改为农村。

从65438到0984,王波镇是从王波镇分析出来的。

2005年,王波乡被撤销,并入王波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