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问你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第三集?山远,天高,烟冷。

江河浩浩荡荡,激流也挡不住一担烟直下。明朝状元杨慎在江阳时,曾感慨道:“长江滚滚东流,浪淘尽英雄。无论是与非,还是失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青山依旧存在,太阳依旧升起,夕阳依旧落下。河边的白发隐士早已习惯了岁月的变迁。见了一个老朋友,喝了一杯酒。古今多少事,皆是笑谈。”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人事空转,英雄在何处,不问夕阳,不闻春风,只看青山,流水长,滚滚东逝。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放在人生的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潮起潮落之后,三言两语,终于看透,却难以停留。所有的潮流和趋势都必须符合世界的初衷,这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这首诗《二十一史的故事》第三段“谈秦汉”的开篇话,据说是杨慎在去云南的路上,在江阳(泸州)的长江边挥舞着一本书,看到一条河滔滔而去,不禁感叹自己此刻的处境。所有的起起落落都在这里。突然,人生如梦,世事难料,他猛然醒悟。毛宗岗父子评完《三国演义》后,把它放在了卷前,电视剧《三国演义》也把它改编成了片头曲,流传甚广,深入人心。

水没有棱,水是无色的,水是无声的,但水是无形中最美的变化。

辽阔的古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金戈马铁》中,曹阿瞒说:“有水的地方,就有山和岛。”王洛宾曾唱到,“白发飘绿水,红掌清。”“天门断楚河开,清水东流。”诗仙太白为什么这么感性?在水云剑,我看着广阔无垠,思考着这个世界,抱怨着我的感受。突然听到太白在唱歌。“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伦。”这水,丰富、清澈、无尽,是幸福的源泉。

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有成千上万条。他们一路狂奔,一路享受,一路停停走走。但最终,他们希望溪流与河流相遇,河流渴望河流,河流奔向更广阔更辽阔的海洋,从点点滴滴,从渺小到渺小,从潺潺细流到山川河流山脉的脉动,大地的脉动。

无论是在草地上睡觉,在湖里放松,还是在乡间劳作,水和水无时无刻不在相连,所以地球上没有什么比水更温柔更有爱的了。它纯洁而美丽,纤细而修长,所谓“但既然水还在流,尽管我们用剑去砍它”,谁能阻挡它胸中的千山?杨万里说:“春眼无声惜涓涓细流,树阴照水面爱晴柔。”这就是水-韧生命力的最美写照!

江南春色出现时,“竹外桃花三两,春水暖中鸭先知。”没有必要去推测或想象春天是如何破茧而出的。看鸭子拍打着翅膀,欢快的游戏,高亢的歌声,一切不言而喻。水,那个温度计,测量春夏秋冬,迎春花落花。“花自飘,水自流”。只有“独走青船”才能知道春水,它将何去何从?

水包含一切,水承载一切,水就是一切。随缘,随缘,随缘,任何时候,水都是跟着万物的喜怒哀乐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宽广。

唐代诗人韩丐说:“方圆追无常空,早晚歇。高切碧塘长苦,飞远更闲适。潇湘月浸千年色,梦烟含千古愁。没有岭头呜咽的地方,为你心痛。”这就是“水”,水的习惯、外貌、性格、沉默和孤独,享受展颜。

"我会一直走,直到河水拦住我的去路,然后坐下来,看着升起的云."王维在水云间灌输禅意。“水穷”就是道路变成小溪,消失不见,充满了一切可能。泉水已经停止流动,枯萎,或者暂时从泉水中消失。到了“云起时间”,水有了发源地,天上的云起汹涌澎湃,云海波涛汹涌,云就像线头上的“眼泪”,断断续续地下着雨。水还会“差”吗?这句经常被作为人们自我激励的座右铭的经典诗句,与宋代文学家陆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出一辙。

其实水的活泼和逸,还有另一种美丽华丽的体现。白居易在《忆江南》中说:“日出江边花胜火,春来江边绿如碧。”他赋予了水颜色、活力和魅力。在这春情,在这山山水水中,为什么不爱江南呢?

关于水的善、美、情、爱,古人的作品字字句句都是关爱,字字细致。“湖光月色,池面无无风镜。看洞庭山水,银盘中有青螺。”“烟是静止的,阴影是沉重的,蓝色是完全黑暗的。疑是水仙梳妆处,一螺靛镜中心。”“天平山白云泉,云自无心水闲。何必冲下山来,给人间添波澜?”“一路红泉落,半紫大气。奔下杂树,重云散。阳光如虹,天朗气清,风雨兼程。灵山满彩空水。”这水,无论怎么形容,无论怎么表达,无论谁看,都是水中央,月色迷蒙。是水,是水,又不是水。它是干涸的甘甜的乳汁,在母亲的怀抱里汩汩流淌,从不远离。

水路,天道也。

第三章?山远,天高,烟冷。

一座山,两座山。山远,天高,雾水寒。

菊花绽放,菊花依旧。高飞的鹅未归,一帘闲。

——五代李煜《长相思,一座重山》

远远望去,是山和水的紧密相连,一山更高!层层叠叠,看不透,但看不远。它在山的那一边吗?距离是遥不可及的思念吗?高天之下是不是和我一样冰冷孤独?就像云在西门与西门之间隐隐的聚散,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寒噤。不经意间,火红的枫叶又开了,想起前世今生,我就是忍不住想起了你。

想想看,展颜的秋菊一朵接一朵地盛开,又在霜雨中渐渐枯萎,这是多么令人心碎。人生如此短暂,却辉煌无悔吗?当穿越长城的大雁一行行飞过,它们展开翅膀一行行飞走,大雁归来,却无人归来。此时此刻,你在哪里?你好吗谁能带来你的消息?不是梦,不是相思,不是窗外灰暗的风景。

地球上的山川相依,彼此相连。这些沟壑和沟壑在连横中汇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壮观的起伏。山是水的脊梁,水是山的血液。他们融入彼此的心里,各自在灌木丛中留着空隙,舒展着呼吸。适度的距离产生的落差,有利于万物的繁盛,有利于人生的穿梭。于是,天地与山川相呼应,便有了人间最美的风景。

包容,接纳,复制,延续,景观循环。

李渔说:“一重山,二重山。山远天冷,相思枫叶丹。”一山接着一山,一水接着一水,一路山一路水,一路远方,每个人心中的风景都会是鲜活芬芳的,因为情怀不同,风景也不同。

作为一个国破家亡的君主,风景是受伤的,痛苦的,后悔的,担忧的,心疼的,无助的抬眼的,泪痕低垂的。它们承载着无尽的回忆,无限的孤独和满满的向往。只是在性当中,山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曾经属于他们的风景如画的河山,在一瞬间变得空无一物,在诗人的眼里变得更加单薄,更加孤独。不再有“看花落”的悠闲步伐,不再有“细数流水永流”的静谧情怀,不再有“山高鸟飞”的遥远漫游。取而代之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秋的月亮是什么时候?你对过去了解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雕花栅栏和玉砖应该还存在,但朱妍改变了它们。你能有多少悲伤?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流。

“就像一条向东流的河”,生命没了,山川没了,生命没了,一代帝王没了却永远在山川里。看山看水,一切不足为奇。

往下走,逝者心中的山河是活的。心已死。

但是,在有些人看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山川都必须永远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三国曹操有句诗:“碣石在东看海。大海如此广阔无垠,岛屿高高耸立在海面上。树木和百草枯草,非常茂盛,秋风吹得树木发出悲伤的声音,大海正在涌动巨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似乎来自浩瀚的海洋。日月之旅,若出其不意;韩是才华横溢的明星,若出其不意。还好,连,歌里唱的。”这首诗被认为是历史上早期的风景杰作。诗人曹操也成为山水诗的早期实践者。与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作品相比,谢石出世,曹石入世。谢石的诗是“潜”的,曹石的诗是“高”的;谢石被迫安于现状,曹氏主动进取。或者与谢灵运《爬池上楼》中的意境相比较,就会清晰明了。

洪飞潜在而迷人,听起来很遥远。

薄云羞云浮,栖川深。

入德智难,还田难。

偏贫海,卧空林。

我在枕上休息,季节和气候,我会临时偷看一下。

竖起耳朵听海浪,抬起眼睛看地方。

场景开始,风向变了,新阳变旧阴。

池塘里长出春草,园柳变成鸣禽。

奇奇伤歌,感楚音。

永生容易,独居难。

举行演习不是唯一的,没有人感到无聊。

诗中流淌着忧郁的情怀和不甘的情绪,心中有个千千结,身体被一切牵着走。有一种不安,无尽的苦恼,微妙的怨恨,都归结于隐藏的必要性,不求认同,只求自我欣赏。这首诗情景交融,联系很多。云、山、草木、水波、鸟语,无处不在,一切都是深情的。山水深藏在诗人心中,意象丰富富有诗意,诗心一目了然。但是,用曹操的“山永远不会太高,水永远不会太深。”周公吐食,天下转心。从文笔、气息、呼吸、诗情等方面,恰恰印证了他们鲜明的风格、风度和行为。诗意的气质,诗意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