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概化图,郑和时间1405-1433次,7次,27000余人,200余船。
到达范围
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的红海海岸和东海岸。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初国力的强盛;
(2)圆规的广泛使用;
(3)郑和的个人精神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4)明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中国和世界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二,戚继光抗日。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沿海居民称之为“倭寇”。
1,敌人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对日作战。
戚继光为什么能抗日成功?
(1)戚继光的抗日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
第三,葡萄牙夺取澳门居留权。
1和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
2.1533,葡萄牙夺取澳门居留权;
3.1557后长期居留,但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4.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辉煌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
(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公元15世纪,欧洲出现了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约400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器——新浪。
(2)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3)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指南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中唐时期就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宋元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武器。
(4)13和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第二,历史成就
作为管理资源的一面镜子——“鉴于过去,我们有管理道路的资源。”
史家编年体著作《二司马》的历史风格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历史记录
传记历史
司马光的北宋从黄帝到汉武帝
资治通鉴
编年通史
战国至五代
三、宋词
宋词代表人物:李清照,词人的代表作品风格,委婉诚恳,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豪放的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热情豪迈。辛弃疾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修的编剧: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元》。5.绘画(1)宋代绘画,特别是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上。②李,号称“宋画第一人”。
(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景色。(4)赵孟頫的画被称为“佳作”。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