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于哪一年建盐?
70年前,在中华民族遭受巨大灾难,城市纷纷沦陷的时候,在祖国西南的行政版图上,一座座专用于抗战的城市在战火中诞生。她就是著名的盐都——自贡。7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艰苦奋斗、历经挫折到重新崛起,从遍地盐井到综合性新兴工业城市,一代又一代自贡人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使这片浸透着浓浓盐味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见证这座城市的荣耀与梦想。
这是一座因盐而繁荣的城市。早在2000年前,自贡地区就开始井盐开采,仅用一根竹子和一块铁片,就成功开凿了13000口盐井。“溜过地穴,吸洪涛;山泽通灵,水火相遇;是当时井盐生产的真实写照。依托第一次川盐救楚的历史契机,自贡的食盐生产跃上巅峰,直到占据四川盐业的地位,才被称为“盐都”。抗战爆发后,沿海盐区相继沦陷,自贡作为抗战时期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后方重镇之一,地位日益突出。为促进食盐生产,保障军用和民用,支援全国抗战,9月1939,1日,当时的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自贡市。自贡因盐业繁荣而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省级城市。
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工业文明的城市。200年前,当中国还处于农耕社会时,工业文明已经在自贡萌芽,形成了以井、灶、锅、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19世纪中期中国最大的手工业作坊,拥有65438+万产业工人。最高峰时,盐税收入占四川盐税的80%。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自贡盐业一度陷入衰退。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盐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随后实施的“化工城建设”和“三线建设”,汇集了自贡大量的化工和重型装备企业以及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极大地丰富了工业门类,自贡的现代工业从这里起航。上世纪90年代,受制于体制机制,自贡和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在工业发展上一度陷入困境。在经历了脱困的阵痛后,自贡的工业终于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虽然发展之路有曲折,但工业文明之火在这座城市代代相传。
这是一座杰出的城市。自贡山川秀美,古朴自然,物产丰富。蜿蜒幽静的府西河穿城而过,地下丰富的卤水和天然气共同托起了这座水火兼容的城市。在这片有灵气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从颜铎、熊果、到宋,文采风流,气势磅礴;从刘光第到吴、陆德明、和,为国为民,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后,杜妍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700多人被评为省、全国劳动模范,涌现出中科院院士王、、侯朝焕、奥运冠军、文化名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为古老的杜妍增添了色彩,杜妍人以他们为荣。
这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上亿年的恐龙洞穴、2000年的井盐生产、800年的灯笼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底蕴,赢得了“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方灯笼城”的美誉。厚重的文化孕育了自贡宽容开放的气质和科学创新、爱国奉献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井盐深钻深抽技术,开凿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在这片土地上开展了感人至深的爱国抗战捐款活动,捐款总额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在这片土地上,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一座城市的繁荣与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使这种文化和精神与时俱进,成为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
喜看当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领导下,杜妍人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市场大潮的洗礼,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谱写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如今的自贡,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特色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盐化工、机械、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以特色种养业为代表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以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快速崛起。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7亿元,是1978的18倍;工业总产值达到670亿元,是1978的4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2.9亿元增加到172亿元。
今天的自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78的不足20平方公里扩大到53.2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达到76.7万人。从无到有,100%的乡镇和91%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02公里,是1978的4倍,内部联系畅通、外部联系顺畅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葫芦口引水、双溪水库、城市污水处理、城乡电网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等荣誉。
今天的自贡,发展活力在不断增强。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各种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来引进外资234亿元,与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自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1978提高到18%提高到90%,四川工业大学成功建校。科技发展加快,拥有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单位2个,科技人员5万人,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行列。卫生事业大踏步前进。全市拥有3家“三甲”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5%,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今天的自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7元,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2倍和23倍。以城乡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10平方米左右,分别增加到29平方米和35平方米。电视、通讯、互联网等已基本普及,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城乡居民生活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物是人非,我深有感触。这些变化,镌刻着自贡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奋斗的足迹,饱含着杜妍儿女不甘落后、争创第一的澎湃豪情。这些变化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自贡的生动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自贡的具体实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和国家,历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对自贡发展的关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省直部门、兄弟城市、姐妹城市给予自贡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老领导、老同志为自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和建设者为自贡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共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向关心和支持自贡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朋友,向320万杜妍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展望未来——千年盐都再铸。
回忆过去,发扬过去。70年过去了,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面对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和困难,我们没有理由放松,也没有借口犹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更加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条件和困难,我们都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把富民放在首位,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牢牢把握自贡实际,依托70年积累的发展基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着力优化发展条件、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以“双百城市”、“千亿产业”为目标,加快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斗志要更加高昂,要把厚重的传统文化转化为精神动力,把杜妍儿女的美好愿望汇聚成发展的合力,大力营造奋发进取、和谐进步的浓厚氛围,让各种创业活力竞相生成,让各种创造源泉源源流入,让各种智慧潜能充分释放。我们要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努力把自贡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内二级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