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上海限购新政下的狂欢与艰辛

【汽车之家?新闻】65438+10月24日,让人措手不及。上海“突然”出台限牌新规,在其头条发布的各类官微帖子迅速在朋友圈炸开了锅...事实上,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城市,在限制方面一直是相对宽松的。外地品牌小客车只要不上高架子,就可以在上海自由行驶。即使高架,早晚也上不了高峰。

然而,这一次不同。目前新的限行措施已经实施,明年5月1日起更严格。在过去两周发布新规的上海,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个别经销商甚至拿出了明年的配额...农民工中也有焦虑——换车?换卡?还是跳槽?.....本期《眼见为实》带你看限购新政下沪上各方的反应和应对,带你看汽车消费改革的暗流涌动,也带你看烟火中的凡人之心。

背景介绍:

10 10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宣布,为缓解道路拥堵,改善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7月7日至10月2日,即每天7时至20时,对在延安高架等115道路行驶的非本市机动车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禁止使用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载客汽车、临时行驶号牌的载客汽车、不载客的出租汽车载客汽车和实习期间驾驶员驾驶的载客汽车(周六、周日及所有公民节假日除外)。

同时,自2021五一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起,每天7: 00至10、16至19: 00,禁止外省市机动车号牌的小客车在内环内地面道路(边境道路除外)通行(周六、日、节假日面向全体市民除外),届时市公安局将另行。违反本通告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此前外牌车限行政策为每天7-10小时和14-19小时,周六日和公休日除外。在来福士工作的萧宁每天都开着非沪牌的车上下班。其实新的限行政策在早高峰时段并没有对他造成更多的影响,只是他以后不能在10-14和19-20驶入限行路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车时间。这一新政策发布后,萧宁也赶到4S各大门店挑选新能源汽车。

电动车嘉年华先到了。

不出所料,上海限行新政带来的第一个连锁反应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对于没有沪牌,只是需要一辆车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低门槛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走访调研了宝马、荣威、特斯拉、宝骏、比亚迪在沪经销商,实地走访了宝马、荣威等品牌的4S店。所有的店铺都出现了访客和果断下单的增长,有的品牌甚至已经卖完了65438+2月的份额。

宝马:买车靠“抢”

新规颁布后,来店购买宝马5系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呈现井喷之势,甚至需要抢单。如果有的消费者不马上下单,后面的客户会反复催促,单店一天的订单量在7-8辆左右。同时,随着这款车的热销,该店也实施了调价行为。限价政策一周就要涨4000元,我们调研的时候已经整体涨了2万元。而且宝马5系新能源在上海6月5438+2月的名额已经用完,甚至6月5438+10月的名额也基本售罄。在我们同事实地逛店的过程中,用人很多来形容比较合适。店内接待区坐满了询问的消费者和销售人员。据了解,现在想在上海买一辆宝马5系新能源车,不能保证年底前去取。

荣威:上海地区订单量是以前的三倍。

荣威作为上海“本土品牌”,有一定的主场优势。我们了解到,新规首个周末,荣威到店客流较上月同期增长35%,工作日日均客流也增长10%。在此基础上,潜在客户在店内的下单时间显著提升,不到5天。据4S安亭店的经理介绍,上海有32家荣威4S店。限购政策发布前,每周一至周五销量在50辆左右。24日新政策出台后,5个工作日总销量300多辆,周六甚至达到600辆。工作日我们也来到了荣威4S店,店内很多家长都是来询问工作中给孩子买新能源汽车的事情。

特斯拉:消费者更喜欢标准续航版本。

特斯拉国产以来,消费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上海限行新政发布后,特斯拉成为最热门的选择之一。调查显示,特斯拉到店客流增长了2-3倍,订单量一度是政策刚发布时的3-4倍,后续一直保持2-3倍的水平。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选择标准续航版,目前的提车周期需要比以前多等1-2周。此外,我们还对到店的顾客进行了调查。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买车,主要愿意买电动车送新能源牌照。同时,我们的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选择特斯拉品牌,这也是最大的比例。

五菱和宝骏:限购政策导致买家较多。

与上述品牌一样,五菱和宝骏品牌4S店客流量明显增加,潜在客户下单速度明显加快,但订单量增幅不明显。与特斯拉不同,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续航的车型。在对到店客户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是因为新的限行政策,他们是第一辆车的购买者。当然,也不排除有买家用它们来“占号”。毕竟五菱洪光MINI?EV性价比高。

比亚迪:多选择混合用户。

比亚迪新政发布后,上海4S店人流量增长最为明显,增长了7-8倍。一些潜在客户甚至在晨会前就来签单了。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限购政策放开后,订单量大概是之前的4-5倍。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插电式混动车型,而纯电动汽车更青睐长续航版本。目前比亚迪4S店的货源还是比较可观的,还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提车周期。

可以看到,我们走访的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的品牌4S门店客流明显增加,客户下单速度也更快,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场面。作为大众化的特斯拉,自然受欢迎,但其他品牌也不可小觑。与北京不同的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在上海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在我们的调查中,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用户也比纯电动汽车多。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公共充电桩较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对充电桩的依赖较少以及个人更喜欢传统电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向100多位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用户发放了问卷。下图是外国车主面对新限行的反馈。显然,购买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限行下人们想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送车牌是最大的红利,而且极其省心。但也有用户选择拍上海牌,拿着“含金量”最高的铁皮,是一种永久的安心——毕竟新能源牌照是“一车一牌”,车在牌中,车在飞,大上海牌最靠谱。

但由于资金紧张或“工作辛苦”,45%的非上海车主选择不与车牌竞争,或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车会在周末开;或者,就硬着头皮,继续拿着外地牌行走江湖,被抓到就罚款——其实限行政策这么多年了,也一直有“铁杆”外地车主选择在限行时间上高架桥碰碰运气,赌一把“高额头”。

新能源车,想买也买不到。

从今年9月28日开始,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申请在“一网通办”(/govPortals/index.do)总门户“一事一议”栏目正式发布,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资质查询、车辆信息确认、专用号牌申请等事项。优化了流程,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6-39个工作日缩减到7-14个工作日。政府的效率说不上,但是申请条件卡住了很多农民工。

马会,供职于西门子,工作地点在杨浦区,但社保在北京缴纳。因为我家离公司太远,开车上班是最好的选择。以前开外地牌照的车上下班。新规一出,我立马想到买新能源车。但是她不能买绿卡,因为她必须是上海市民或者必须在上海缴纳社保一年以上+有上海居住证和社保,卡了就买新能源车。在想尽一切办法后,她只有一个选择:选择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没有车,她无法通勤。

在中山公园商圈工作的郝,曾经开过外地牌照的车。新的限制措施一出台,小琪就决定马上拿到他之前并不重视的居住证。这再加上在上海连续多年缴纳社保的条件,半年后就能参加上海品牌拍卖。明年5月1日之前,小琪将选择在路上通勤。如果他中不了彩票,他就换地铁。小琪是北京人。在上海工作多年的他,希望这次能得到上海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能收你什么,我的车?

对于有资格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还有一个充电问题需要解决。眼见为实对1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不具备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条件。如何解决他们的日常供电?

蔚来汽车员工乔万东表示,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车每天都开到公司换电,不用太担心。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买蔚来。

家住黄浦区的张兰是个老小区。平时家里的车位都要从早抢到早,不可能安装私人充电桩。然而,她所在的内环却是新规限行的“重灾区”。明年五一后,没有上海,没有绿卡,出门就难了,于是她决定订购一辆特斯拉。当被问及如何解决充电问题时,她表示打算“飞线”。作者听得毛骨悚然,极力劝说她不要这样做。她建议应该在小区附近找一个公共充电桩,哪怕丢得很远,付出点努力也是值得的。

买车难,充电容易,张兰不是一个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私人充电桩已达224004个。加上公用和专用充电桩,全市共有充换电设施326448个。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6万辆,车桩比约为1.09:1,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看,好像还不错。

但是,一方面,上海是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在充电桩布局之初,由于成本和技术的限制,大量企业投资慢充桩,造成上海现有65438+万个公共充电桩的80%。以前慢充桩加满一辆车需要3-5个小时,现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加满一辆车可能需要10小时左右...所以市区内可供使用的充电桩很少,基本处于排队状态。

另一方面,上海的充电桩布局是“外多内少”——公共充电桩主要集中在外环以外的区域,而中心城区的数量要少得多。根据《上海市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月报》的最新可得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况。虽然数据不是今年的数据,但整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善。在中心城区,充电运营商能够获得并负担得起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不过,新限行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心城区的非沪/绿市民。根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的监测,纳入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夜间主要停留在中环以内的城区,说明这些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居住在中环以内的城区,该区域的公共充电桩相对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在新能源汽车重度消费者所在的区域,无论是安装私人充电桩,还是求助于公共充电桩,都暂时无法顺利解决“充电难”的问题。

上海牌子,拍你不容易。

当然,中了沪牌是最好的事情。然而,这并不容易。一方面太难拍,另一方面太贵,而且其拍卖资质比新能源牌照还严格。

这里就不多说上海品牌拍卖的历史了。从下图中奖率可以看出,2013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从2013开始,沪牌的竞拍者大大增加,拍卖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标价格开始超过8万元。虽然当年4月政府部门制定了警示价,但价格相对控制,力度越来越大。

从2014,110开始,上海市政府规定,除父母、子女、夫妻外,沪牌不能转让,二手沪牌必须与新牌一起拍卖。影响是原本通过二手车品牌市场获得沪牌的消费者不得不转向拍卖平台,更多的人转向拍卖平台,使得中签率开始跌破10%,导致很多市民自己的牌拿了一年都没拿到。

另一方面,带有异域风情商品的私人上海品牌最低成交价已攀升至9万元。目前,私人车牌的价格受到政府制定的警示价格的干预。如果出价高于警戒价,系统不会接受,使得民营沪牌价格相对可控。但警示价只限于拍卖师的第一次叫价,而决定性的第二次叫价不受警示价的限制,可能会无形中提高最终成交价。

一张蓝卡值一辆车。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每一辆上海牌的车都在拖另一辆车。

而且在目前的拍卖规则下,用户需要在毫秒时间内做出“预判-软件输入价格-软件捕捉验证码-手动输入验证码-软件出价”五个动作,难度太大了!这就催生了一个隐藏的行业——演艺。新限制出来后,上海的中介费飙升,有的涨了三倍...即便如此,我们调查的用户中仍有67%选择“找代理”。

缓解充血,看“疗效”不顾初衷

新限行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市区的交通压力。那么,成功了吗?

对比笔者通勤的中心区可以发现,10之后,中心区明显通畅,效果非常明显。原外卡10后可提升;但在早高峰时段,几乎没有任何改善,依然拥堵。本来这个时候不允许升外卡。

《上海市交通运行年报2019》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小客车注册量已达370.4万辆(含新能源),但有1.7万辆车长期挂上海市外牌照,占比46%。除去常年走外环线以外的车辆,保守按1/3上海换牌照或新能源牌照,那么将有近60万辆车行驶在高架上,走在环线以内。那么,后续城区的交通压力会得到明显缓解吗?在参与我们调查的上海市民中,超过一半的人对此并不乐观。

编辑点评:

新规一出,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会怒涨,这是大家都预料到的。下面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长与基础充电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沪牌更受欢迎是另一种期待,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道路资源是车牌数量的瓶颈,成交价格考验普通人的受欢迎程度。这样,在提供多样化的出行保障和优良有序的出行环境方面,政府的智慧是最受考验的。(图/文?汽车之家?汪静波/张雪莲;上海分站翁萌、齐/曹也参与了本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