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风景区的历史沿革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十余年,有一次饿了就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晋文公回国后,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去找他。为了迫使他出山,他采取了释放火烧山的方法,但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文公得知后又悲又怒,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将洋县改为介休。还会“封在绵山周围,以为会推田”以示怀念。并且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烧节退的那一天,不准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这就是所谓的“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道教活动。因介子推,故名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之一,践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的《神仙传》中,介子推一直被视为道教神仙。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石通水,即绵水,出介休县绵山,流经石通寺西。石通寺是介子推的寺庙。后来人们到绵山探古,访贤求道,祭奠先贤,使得绵山道教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