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为什么建在偏远的多民族地区?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孔庙之一。创建于公元22年(1285),是继中青寺学之后,云南省第二个与大理寺学同时建立的寺庙。门上的“太和袁琪”四个金色大字赞美孔子的思想,仿佛天地万物都是他生的。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州、县三级文庙总数为1560座,清代约为1867座。建水文庙不仅占地广阔(1.654,38+0.4亩),而且建筑规模巨大,在中国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走进“太和袁琪”广场,一座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最大的地方文庙为什么建在这里?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在昆明和大理建一座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型文庙?而是定居在建水,一个偏远的多民族地区。据专家学者考证,建水文庙的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就政治因素而言,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灭大理后,为了加强对云南南部的控制,元政府采用蒙古部落军事组织形式,设立万户、千户,以当地民族酋长为首领。尤其是至元十七年(1280),在建水城临安设立广西道宣府署后,以此为中心,设置军营、驿道、驿马驿站、文庙、庙学,拉开了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流的帷幕。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明朝朝廷对各族地方势力采取了“拉拢”和“囚禁”的政策,对领导土地参军的各族首领授予世袭的职位。从清朝开始,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设置州县,废除地方官制度,实行地方政府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制度和封建领主制度仍然并存。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其次,从经济背景来看,明初,建水除了军营之外,还有大量的汉族移民。汉族人口的迁徙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农耕技术,开发了大面积良田,兴修水利。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商业的兴起和许多固定和半固定市场的形成。此时的建水物产丰富,“铜锡矿遍地,商贾云集”,富庶繁荣,被称为“林大晋安,银大理”。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再次,就文化背景而言,历代封建统治者在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崇以孔庙为载体的仁义思想,不仅得到了数十次的维护和保护,而且将庙堂与学习融为一体,使教育功能更加突出。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临安尚子勤于讲学,人才辈出,各县枝繁叶茂”。正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建水文庙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精美,形成了一堂、一阁、两庙、四门、五祠、八坊的建筑格局。此外,庙堂科学的建立和祭祀孔子的活动,最终成为一座建筑规模巨大、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殿堂。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眼前的秋水是池畔,俗称雪海。按明成化年间的古学宫制度开挖,弘治年间拓宽成椭圆形,水面达40余亩。池中有一岛,与桥以堤相连。傲亭又名乐思亭,建在岛上,寓意“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大有作为,犹如大海捞针。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从马霞纪念碑出发,进入“李门”、“陆毅”广场、“朱思源园”广场前的半圆形平台广场,这是建水文庙最大的娱乐活动和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让人赞叹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巧和壮丽。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礼门”和“陆毅”石坊
“李门”和“陆毅”的石坊分别位于雪海北麓台地的东西两侧。名取其义于《礼记》:“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治人情。”告诫人们一切行为都要以礼义为基础。“李门”和“路易”两座牌楼原为木制,清顺治四年(1647)毁于战火。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为石牌坊。两座牌楼都用青石雕刻而成,每座牌楼的一边都立有“下马标志”。清康熙二十九年(1609),清政府颁布“官、兵、民等于下马”后,遍行各省。从此,文庙外立起了“下马碑”。每当举行仪式时,各路官兵都要来到纪念碑前,文官要下马,武官也要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这个进入“礼乐门”和“陆毅”广场的半圆形平台被称为利普平台,也称为平台。站在唇台,向南望去,雪海碧波荡漾,山青水绿,倒映在池中,形成了建水十大古景区中“雪海温岚”的景观,又名“环山倒影”。相传,每年农历6月24日“火把节”之夜,居住在环文山的彝族人要点燃火把,行走在高山梯田间,祈求来年丰收、风调雨顺。它的红色火焰点缀并反射在池畔上,与天空中的星星很和谐。这时候同学们就要站在唇台上看了。据说你看到的明星越多,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还会有越多的人在下一年考取学士学位。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从池畔后面的平台边缘爬上几级石阶,有一个九米高的木石结构的“竹丝渊源”广场。龙、龙、狮、象的巨型石雕立在方座上,守护着木牌楼。
“朱斯起源”的由来
《朱斯起源》的由来有个典故:古时候鲁的都城曲阜有两条河,一条叫朱水河,一条叫泗水河。洙水和泗水的交汇处是孔子的诞生地,后来成为孔子聚会讲学的地方,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后世以“朱斯”为儒道的代名词。
我们现在看到的牌楼正面的题字是“朱斯起源”,背面的题字是“历代大师”。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为典型的七开间三门古牌坊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石头建造的住友是一个罕见的建筑石雕,有巨型龙,森林,狮子和大象雕刻。屋顶是青瓦屋顶,单檐单峰。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广场的屋檐上密密麻麻装饰着精致的拱门,主要起到装饰作用,但不能全部承担广场屋檐的重量。古建筑设计者们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独角兽和狮子的额头上雕刻了一个跪着的石像人,头顶是一个石莲,石莲上安装了一根雕刻有龙的细长木柱,四根木柱支撑着最高的楼层。牌楼两侧有一幅砖雕龙凤的壁画,一幅是“双龙戏珠”,一幅是“双凤朝阳”,也很漂亮。壁画以砖砌成,覆瓦屋顶,与三居坊屋顶结合,形成金字塔形的三重檐歇息山顶,檐头飞起,远看赏心悦目,如飞越潘伊科诺埃。“朱思远园”广场背面的门楣上写着“历代大师”几个字。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聚集弟子讲学的地方。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顺顺六年(1464)由王佐、许靖韵、知府万标重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再次重修。在被地震摧毁后,现在的建筑在2000年进行了第三次重建。建筑形式为三开间、扁平、方形、单檐的亭子,有两层楼高的桥台,四周有石栅栏环绕,四面敞开。每个石栅栏都雕刻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有65,438+02根高浮雕盘龙石柱,一个五步拱门,一个交叉休息的山顶,琉璃瓦屋顶,以及斗人沉箱,金龙和印章画。这座建筑规格水平很高,仅次于石现大厅。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四周的石栅栏上,刻着孔孟谚语,都是名言警句,读来耐人寻味。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儒家文化内涵的深远影响。这也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三千年的文化史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坛内竖立着明代“孔子诵圣弦图”的石碑。杏坛左前方有魁星阁;左边是官庙和金门,右边是乡贤庙和玉真门。魁星阁、文昌阁供奉“魁星君,文昌帝君”,意为“朱奎文章,魁星奋斗,文学昌盛”。乡贤名官祠堂是当地文庙的一种特殊建筑,是为祭祀建水名门士绅、贤人,纪念古代建水异地为官的名人而建。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从大城门到石现厅,由两个耳朵围绕的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焦点。该院落由大成门、石现殿、东西亭、东西碑亭、东西耳组成,是一个宏伟、典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创造了文庙独特的建筑意境。
大殿前是一尊乾隆年间铸造的青铜大香炉,高近三米。它的四只脚被铸成大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一个莲花座上,象征着这个地区在古代曾是大象的故乡。香炉上部有阳台,十余个香炉盘绕在游龙周围。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大成殿,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志任临安知府时题写“先师殿”三个大字而得名。三块镀金匾额豪迈苍劲,匾额边缘镶嵌着精美的木雕和龙凤。。正殿正面的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门,其中明代的六扇各雕一条龙,形成“六龙抱圣人”,排列在大殿的孔子塑像前,象征着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古代思想领域的至高无上。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轴后部最高的平台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孔庙的中心,也是祭祀孔子的大殿。整个大厅由坚固厚实的材料构成。* * * 28根柱子作为承重框架柱,其中20根用一整把青石斧切割打磨,形成古建筑中非常特殊的石木框架承重结构。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第二把和第一把之间的每把扇子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晒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露露祝福”、“一路连着家人”等。* * *雕刻有100多种动物和羽毛花卉,造型生动。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大厅里挂着八块金匾,是清朝皇帝赞美孔子的。分别是康熙的《万世为人师》,雍正的《无命为民》,乾隆的《参天地》,嘉庆的《天地杰作》,道光的《天地一家和》,咸丰的《德启》。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庙内有供奉孔子牌位的神龛,基座也是用巨石雕刻而成,脚向内弯曲。座位上有一个木雕亭子。孔子牌位在雕龙宝座上。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付雪游说团
付雪堂是明初临安府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学生们传授礼仪、讲经、学艺的地方。以前的教育内容和主要教材是“四书”和“五经”。它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先秦时期古代文化的杰作,是以孔丘、孟子为代表的儒生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仁义道德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四书五经列为儒家的必读之书,科举和儒家经典的选士题目也来源于四书五经。熟读“四书”“五经”,成为封建文人仕途的阶梯。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如今,里面的装修和当时学校的一样。每逢周六,文庙管理处都会组织孩子们经典诵读,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用圣贤的智慧教育人民,为构建和谐做出贡献。
建水文庙摄影:卢庆国
整座寺庙绿意盎然,古色古香,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各种花无时无刻不在争美争香。汀溪西边有两棵* * *树,一棵是柏树,一棵是榕树。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已经紧密交织在一起。有人戏谑称之为“万将军捧白小姐”。
建水城是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时期是云南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被誉为“滇南邹鲁”。早年,临安中学由当地文庙创办。现在是建水一中,文庙旁边建了很多教学楼。过去的孔庙圣地,现在成了年轻人学习的地方。因为政府和学校都注重古迹的保存,所以文庙至今保存完好。
技巧
我收集了关于建水文庙的旅游灵感,适合大家去体验。
全年最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