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河的总长度是多少公里?
鸭河是南关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从寺巷、小港、野夫、万盖桥、解家峡、永丰庄、唐家庄、赵家沙、东西窑、丰乐庄呈弧形进入高港区大寺镇的乔叶、乐康、小马庄,全长约20华里,沿途流经10多个村庄。虽然流动时间不长,但历史悠久。鸭湖,古代的一个天然湖泊,因许多野鸭而得名。据清代光绪泰兴县志记载,古鸭湖水面宽阔,周长25里。西接济川河,北接泰州,南接济川河,东至泰兴县。从宋代到元代,由于长江沉积的泥沙,一些沙洲和滩地逐渐淤塞,形成了可供开垦的沃土。至今,野徐鸭河北岸的自然村落多以“当”、“多”命名。它因当年围湖开垦而得名。
明初“洪武大迁徙”期间,苏州吴县、长门一带大量富户定居鸭湖流域。《宗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年,先祖龙为避战乱,举家从苏州长门迁至延令以北的晓庄。”《唐氏族谱》记载:“洪武三年,寿启恭居苏州长门,迁居扬州顺德乡渡鸦湖张家庄。”明代《河渠志》中有“泰兴县顺德乡三渠引水灌溉田地三年(1439)”的记载。至今,唐家庄、赵家峡、丰乐庄还有几条南北走向的古河道通向鸭子河。明清时期,由于湖面淤积,鸭湖逐渐变窄,鸭湖成为鸭河。虽然20多英里长的鸭子河流域增加了许多良田,但由于灌溉和排水系统不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清朝嘉庆十六年(1818)在他的影响下,当地绅士、农村大户、名门望族纷纷捐款,鸭子河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全国解放后,古鸭河重新焕发生机。1952年开通了泰州至泰兴县城的小汽船客船,为人们沿途出行提供了便利。鸭河两岸受益的群众把鸭河当作母亲河,在河两岸植树种草,绿化河坡环境,防止沿河水土流失。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旱改水时期,鸭子河发挥了很大作用,各大队在河两岸修建了电灌站,滋养良田,养活百姓。传说鸭河边的水土是有灵性的。自1977恢复高考以来,丰乐庄东瑶生产队前庄的王兴家连续12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而后庄鸭子河附近的唐姓家庭几乎年年考上大学,而且都是重点大学。江水悠悠,世事沧桑,鸭河的称号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