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殿山的历史故事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调衍在这里英勇抗击袁,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点灯山是一座充满悲剧色彩的名山。

宋末元初,一支农民起义军在闽南、粤东驰骋,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坚持斗争了六年。领头的是诏安县太平镇白烨村人陈调彦。《中国通史》记载了陈将军英勇、侠义、善战、拥军的故事。他的妹妹陈雕花,后来叫陈雕妹,聪明能干。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烧杀抢掠,群众被逼得走投无路。陈调研的哥哥姐姐早已心怀叛逆的愤怒。1277初夏,他挺身而出,直接带领附近乡镇的穷人举行武装起义。与此同时,潮州的畲族和汉族农民闻风而动,在他们的领袖徐夫人的领导下举行了起义。陈调言派人联系,两军及时会师,军力大震。“势力遍布漳州、汀、朝,数百人,营数百里”(《元史·世祖》)。起义军所到之处,严惩腐败,惩办残暴,开仓散谷,赢得群众拥护。

后来由于宋帝和南宋的灭亡,陈吊严以“复辟宋朝”为名,封王独立,号召人民反抗元朝。当时由于元军势力强大,起义失败,陈调言壮烈牺牲在点灯山前壁岭。至今还能从点灯山上的碎石废墟中依稀辨认出古道、一营遗址、陈吊岩点台、训练场遗迹、陈吊眉梳妆台等景观,主峰上还留有陈吊眉的衣冠冢。虽然英雄消失了,但英雄的名字却永存。

在广东潮州、饶平、诏安、东山等地的香客和游客的倡议下,为纪念反元民族英雄陈吊眉而建的陈姑娘亭。这个亭子由一名来自党明寺庙的妇女主持,组织救济、筹款和招募监督。2000年5月开工,65438年2月竣工。亭子位于点灯山主峰东南的山坡上,背朝天师岩,俯瞰大埔溪。它典雅、美丽、大方,是点灯山旅游区的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