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池巷的故事

“柳池巷”的故事之所以成为历史故事,源于张家与邻居的土地纠纷。

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某想以建房的方式占用张家的空地,双方发生纠纷,状告县政府。因为两家都是高官,县令想偏袒丞相,但又很难决定,甚至说由丞相决定。

湘府的家人赶到京都阅读这本书,张颖立即批准了这首诗,并将其送回。诗中说:“一书只为墙,何乐而不为三尺?”万里长城,今天还在,却不见秦始皇。“家里人拿到诗,立马让出了三尺。吴深受感动,甚至放弃了三尺。结果,一条六英尺宽的道路形成了。

扩展数据:

典故很深刻

在故事中,人们都在赞美张颖的高尚品格,“一方”是对他的最高褒奖。后人出于纪念或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刻在屏风上。宽容和平等,作为一种美德,自古流传至今。心胸开阔,彬彬有礼的人,为世人所敬仰。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种谦逊礼让的传统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这个典故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成为中华民族和谐谦逊美德的见证。

“柳池巷”位于桐城市西后街和五亩园之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池巷旧址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市政府公布“柳池巷”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438-0993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付专项资金进行部分修复。

1999年,桐城市政府拨专款对其旧址进行改扩建。目前,六尺巷的主要建筑有车行道、东面的“礼让”石牌坊、西面的“一德刘放”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假山等。虽然已经成为独立的旅游景点,但是没有门票。

来自“柳池巷”的游客和行人络绎不绝,巷子深处依然呈现出难得的繁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广泛的充满“和谐”哲学的街巷之一。它的“宽”不在“六尺”上,而在人的精神境界和和谐的礼让精神上。

保护的重要性

建国后毛主席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讲过这个故事,说“千里写书不过是一堵墙,何不让他三尺?”万里长城今天还在,没看到秦始皇。" ?四首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情应该是谦虚和平等的。

2008年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视察桐城。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考察的柳池巷时,副总理幽默地说:“柳池巷的故事我知道,吴家当时也不是很好。”引起了周围人的笑声。

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参观柳池巷后,高兴地题词:“桐城柳池巷是和谐之城。”他说,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六尺巷诞生,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光辉思想。

2014 165438+10月15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安徽桐城柳池巷考察。

百度百科-柳池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