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区历史简介
魏晋南北朝属苏毗国,隋称“女儿国”,唐称“东方女儿国”。
元属吐蕃等道宣传部,唐宋属多干司宣传部。明末清初,受囊谦王室控制,后划归和硕特蒙古政权。后又调任“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俗称“玉树二十五”。民国初调任青海任长官,又调任孟凡宣威任大使,冈比亚宁海任护卫。
民国六年(1917)设玉树主任,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玉树县,辖全自治州。
玉树古时候为西羌牦牛开垦的耕地;隋朝前后,苏轼和米朵分属两个国家管辖。唐朝时,孙伯儒是图凡。宋朝是吐蕃等道管辖的囊谦小国。元代明代囊谦五室的高僧,多次被授予“自由宣抚佛门”的称号。明末清初,玉树各部首长将青海、蒙古、火朔等专署封号为各种太极;清朝在青海事务大臣的直接管辖下,是一个拥有数百个独立部落的千户疆域。民国时期有玉树、囊谦、于都三县,隶属玉树行政督察署,县以下千户制度不变。
1949 10,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在玉树成立。
1949年设立玉树专区,驻玉树县。
辖玉树(在结古镇)、玉多(在周俊)和囊谦(在湘大)。
1951年12.25玉树地区改为玉树藏族自治区,辖杂多、囊谦两县。撤销玉树县建制。
1952年,玉树县建制恢复,由玉树藏族自治区领导。
玉树藏族自治区辖3个县。
1953年,玉树、囊谦两县西部地区合并,设立杂多县;辖4个县。
1954,原杂多县改为杂多县(位于玉日本);玉树县部分地区设置多县(在博洛格、佳吉);原省直管的曲麻莱区改为曲麻莱县,划入玉树藏族自治区;辖6个县。
1955玉树藏族自治区改为玉树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设在玉树县;辖玉树、囊谦、称多、杂多、曲麻莱、治多等6个县。
1959年,在玉树、囊谦、杂多、治多四县部分地区(长江南岸,驻甘宁多人)设江南郡;天河县(长江北岸,在卡龙云)设在两县的部分地区。辖8个县。
1960年,江南郡驻地由江南干宁生迁至街宗地区。
1962,江南县撤销,并入玉树县。
;天河县撤销,合并为益多、曲麻莱两县;玉树藏族自治州辖玉树(在结古镇)、曾多(在周俊)、囊谦(在湘大)、杂多(在玉日本)、治多(在嘉吉博洛格)、曲麻莱(在色吾沟)6个县。
1977年,曲麻莱县从色吾沟迁至野苍滩;玉树藏族自治州辖玉树(在结古镇)、曾多(在周俊)、囊谦(在湘大)、杂多(在玉日本)、治多(在嘉吉博洛格)、曲麻莱(在野仓滩)6个县。
2000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树州总人口为262661。
其中玉树县77854人,杂多县38654人,杂多县40391人,治多县24194人,囊谦县57387人,曲麻莱县2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