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是本科还是专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接受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基础训练。可以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有的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可以适合在党政机关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报刊、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等。
专业定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视大学在1982开设的文科专业。在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过程中,专业稳步发展。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接受相关理论、发展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基础训练,培养具有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和汉语言文学系统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批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文化宣传等实际工作的高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培训目标
教育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功底,较高的文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学经典阅读能力、审美评价能力和用母语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掌握1以上外语,具备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凭借专业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所长;可以继续读研究生,也可以去行政机关、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在制定和修订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要处理好整体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兼顾基础学科特点,关注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注重创业就业导向,建立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与实践训练。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本学科的基础课程、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其他可选活动。
专业知识的覆盖范围包括:中国语言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语言学和文学概论)及相关知识领域,如外国文学。
理论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经典介绍。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
专业基础(必修)课: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
专科阶段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水平、教育目标和学科条件自主设置。以下只是举例:中国历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训诂学、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原理、古代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典文本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民间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试教
教学实践和实践活动
学生的教育实习和实践活动应当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灵活多样,安排得当,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进行。
在校内外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实习、语言学调查、文学现象讨论、媒介写作、创作写作、编辑出版实习、民俗与民间文学调查等。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可以报考文学艺术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学相关学科。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新闻出版、文学宣传、教学科研等文化研究单位工作,从事编辑、写作、企业宣传、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写作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
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语言文学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4.了解我国语言、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前景;
6.能够阅读经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