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温室的发展历史
随着聚合物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出现,塑料薄膜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和欧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成功地用薄膜覆盖了温床,之后又用薄膜覆盖了棚子和温室,效果很好。1955年秋,我国引进PVC农膜,在北京首次用于大棚蔬菜覆盖,取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1957从北京推广到天津、沈阳、东北、太原等地,受到各地欢迎。从65438年到0958年,我国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所以大棚覆盖蔬菜的生产已经非常广泛。60年代中期,棚为拱形,高约1m,宽1.5-2.0m,故称小拱棚。由于棚子矮,不适合在东北寒冷地区应用,1966先在长春郊区将小拱棚改造成2米高的方形棚子。但是因为抗雪性差,所以倒塌了。经过反复改造和试用,最终打造出一个高约2米,宽15米,面积1亩的拱形温室。1970推广到北方各地。1975、1976、1978连续三次召开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协作会议,促进了大棚生产的发展。从65438年到0976年,在太原郊区建设了29种不同规格的温室,为大棚结构和建设规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1978温室生产已推广到南方各地,全国温室面积达到65438+万亩。至此,我国温室面积基本稳定在65438+万亩以上。其中,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各省市约有7万亩。预计“七五”期间,温室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左右。温室覆盖的材料是塑料薄膜。适合大面积覆盖,因为它重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而且由于采用轻质骨架材料,易于建造成型,可现场选择,建设投资少,经济效益较高。能抵御自然灾害,防寒保暖,抗旱耐涝,早耕、迟耕,延长作物生长期,达到早熟、晚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欢迎。因此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发展迅速。
温室原本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温室已用于盆花和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种植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子和橙子;林业生产用于育苗和培育观赏树木。养殖业是用来养蚕、养鸡、养牛、养猪、养鱼、鱼苗的。温室的应用范围还在发展中。特别是在高寒地区、沙漠和干旱地区,对抵御低温干旱和沙尘暴危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世界各国相继修建了塑料大棚。70年代末,日本最大的塑料大棚是10-20公顷。Al Merilli的西班牙地区,总土地面积为365,438+05平方公里,是一个干旱地区。为了发展蔬菜生产,它覆盖了65,438+020平方公里的温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