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有土之德,炎帝有火之德,* * *以水为功,祝融有火之德。金德是谁?

五德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倡导的一个历史概念。

“五德”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所代表的五德。“始”是指“五德”的循环。邹衍经常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后来帝国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载帝”,其中所谓“载”,就是五德总说的“德”运。邹衍说:“五德无敌,如土、夏木、阴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因为黑色属水,所以秦朝提倡黑色。邹衍认为,五行所代表的五德是通过相互牵制的关系来传递的,后人也提出了五行相生的观点来解释五德的终结。汉初汉高祖刘邦在汉时,张苍认为秦国太短,太专制,不属于正统王朝。周朝的火德应该被汉朝取代,所以汉朝的新月应该是水德。到汉武帝时,新月修订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才采用刘向、刘欣父子之德,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朝复辟后,光武帝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了汉朝的正朔是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都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被称为“韩嫣”,它也被称为“刘燕”,因为汉朝的皇帝姓刘。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抗”说。交替顺序为:禹(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韩(土)。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五行相生的学说,对汉以前的朝代的德行进行了修正。交替顺序为:禹(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元朝:汉(火)→曹魏(土)→金(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侯亮(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故自秦推五胜,以水德得名。自汉代以来,不是因为这个,有国者尚未起。”然而,宋金以后,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五运论最终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趋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