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爬上了光伏组件的“宝座”

近十年来,在组件出货量方面,头把交椅已经被中国企业占据了九年。过去十年,排名第一的* * *涉及5家企业,中国有4家企业,实力不如其他国家和地区。

尚德、英利、赛维实力较弱。

2011是中国光伏行业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拉开序幕。

20110101018、SolarWorld USA联合其他六家厂商,正式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对欧盟委员会提起“中国光伏制造商倾销行为”诉讼。

……

毕竟双反棍倒了。中国的光伏产业不时被评价为哀鸿遍野。恩富商务咨询2012跟踪数据显示,当年国内光伏企业破产或停产的有350多家,企业全部亏损。美国11家上市公司总负债近1500亿元,超过一半停产或半停产。

这两年中国传说中的光伏企业尚德、英利、赛维也榜上有名。2011,尚德位列榜单第二,仅次于第一太阳能,英利位列第三,赛维位列第九,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位列第五、第六和第八。

First Solar今年高居榜首,有媒体评论称,它是现存最古老的光伏面板制造商之一。第一太阳能成立于1999,前身是太阳能电池,后被沃尔顿家族相关公司收购。沃尔顿家族是沃尔玛集团的所有者。

但仅仅一年后,FirstSolar就被英利取代。但十年间,FirstSolar并没有仅在2018进入前十榜单,实力可见一斑。

英利2012和2013排名第一。

2013,65438 10月8日,英利宣布2012年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企业,年出货量超过2.2GW,英利2012年的“高光”表现与国内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英利国内组件出货量超过500MW,同比增长27%。此外,在美洲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收到了一些订单。

当时苗连生预测,2013年英利国内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0%。

事实上,2011下半年,英利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下降到45.17%,在美国下降到10.31%,在中国上升到36.71%。

2012之后,英利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依然保持着榜首的位置,组件出货量达到了3.2GW,是2011.6 GW出货量的两倍。

但英利在2011 -2013的表现并不好。2011,2012,2013,合计亏损近80亿。

英利并没有像赛维、尚德那样“倒下”得那么快。

2014年,英利退居榜单第二。英利今年亏损2.09亿美元,零部件出货量为3.3GW。

2014似乎是英利“撤退”的前奏。从2015到2017,英利连续三年位列榜单第八。从2018开始就没进过名单。但是关于英利的新闻从来没有停止过。2020年,英利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有了比较好的收获。可能以后还是会有一席之地,不可能瞎说。

2014,苗连生面对天合光能的追赶“让”出了榜首的位置,据说老苗更“靠谱”。天合今年出货量3.7GW,缺口400MW。

除了苗连生,英利因赞助2010和2014世界杯而被铭记。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英利的辉煌,尚德此时显得有些落魄,虽然在这个大环境下,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2012或许可以算是尚德亮点表现的“最后一支舞”,今年尚德位列榜单第三。

2012年9月初,尚德开始减产裁员,太阳能电池板产能从2.4GW降至1.8GW,减产率25%。不完全统计,或将有1500名员工下岗。

然而尚德还是没能坚持住。

2013年3月20日,无锡中院宣布,无锡尚德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尚德倒闭了。虽然尚德的失败有多重原因,但“双反”对尚德的影响和杀伤力是巨大的。

2013,尚德的名字已经从名单中消失。经过一系列的“折腾”,从2065438年到2005年,尚德断断续续地出现在榜单中,但早已不是当年的辉煌。

赛维的名字从2012的名单中消失了。姗姗来迟的2011年报显示,赛维2011 * *年度亏损总额为54.5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28.2亿元,投资损失1.2.5亿元,扣除上述亏损后的实际经营亏损为1.3亿元。

2012年,赛维净亏损65438美元+0.05亿元。这一年,赛维被诸多负面信息围攻,彭小峰也卸任LDK CEO。

2014年8月30日,赛维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受彭晓峰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即时生效。

2015 165438+10月17、LDK公告新余中院受理新余城东建设投资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江西供电分公司重整申请,要求LDK-江西LDK高新股份有限公司、LDK高新(新余)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

但无论如何,赛维的精彩被很多光伏人铭记。

2012年,媒体转载了美心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最大的10家太阳能公司累计负债达175亿美元。据媒体统计,这10企业包括英利、尚德、天合、金高、阿特斯、大全、于慧阳光、赛维、中电光伏等。

另一个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机遇,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光伏行业。仅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生产企业就从807家增加到901家。到2012,全国有350多家企业破产或停产。

在此期间,苗连生、石、高、曲晓华以定格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让这个话题留在了圈内。

在《热血江湖》开篇的SolarWorld在2011排名第十之后,前十的榜单就消失了。作为一家德国公司,对于为什么频频闹事,也有很多解读。

于慧、特里娜和阿泰斯特的沉浮。

欧美“双反”倒逼国内更强的光伏企业,随后国内光伏市场在一系列积极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发展。

2013被称为光伏行业的“政策年”。据不完全统计,与光伏产业相关的“大”政策有十余项。最具代表性的是2013年7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国六条”。并指出,从2013年到2015年,光伏发电年装机容量将增加约10万千瓦,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在2012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光伏装机容量为21万千瓦以上。

此外,《意见》首次明确了电价、补贴机制和光伏准入门槛。

随后,各部门的配套政策和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形成。与之相伴的,还有“双反”阶段的结束。

经过2013的酝酿,2014中国光伏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4年,中国累计并网光伏装机28.05GW,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GW,分布式光伏电站4.67GW。全国新增并网10.6GW(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205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所用组件占中国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意见》提出的年均增长1万千瓦的目标;

天合光能的崛起并不突然,在2013已经位居榜单第二。高能出现在四大云集的游戏中,已经证明了天河的实力。天河也在这一年把英利“推”下了宝座。

根据天合光能自己披露的数据,2014年,天合光能出货3.66GW,较2013年同期增长41.9%。全年净收入共计22.9亿美元,较2013增长28.8%。毛利为3.856亿美元,较2013增长76.7%;毛利率16.9%,比2013高出4.6%。

其中,天合光能2014年Q4模块出货量近1.1GW,其中外部出货量1.07GW,自有下游发电项目出货量28.3MW,创下历史新高。第四季度净收入为7.05亿美元,环比增长65,438+04.3%。

当时天河预测2015年Q1组件出货量为840MW-870MW,其中60MW-70MW用于自身下游电站项目。2015年度组件出货目标为4.4GW-4.6GW,同比增长20%-26%。此外,700MW-750MW项目将接入全球电网,其中30%-40%分布式项目在中国。

天合光能的2015年报真的很抢眼。天合光能全年总出货量为5.74GW,同比增长56.8%。净营收30亿美元,同比增长32.8%。

同时,三一预计2016年光伏组件出货量为6.3GW至6.55GW,其中下游项目供应量预计为450MW至550MW。

天合光能的登顶几乎伴随着英利的疲软。阿泰紧随其后,以2015位列榜单第二。当年出货量为4.71GW,比天合低1GW。但这一年也是阿泰最接近巅峰位置的一年。

对于阿泰斯特的“缺乏主动性”,市场上很多声音认为是曲晓华的性格决定了阿泰斯特的位置。曲晓华是个稳重的人,做光伏也算是个训练有素的人。业内人士评价:阿特斯是行业内财务状况相对稳定的几家公司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最后只剩下几家光伏企业,肯定会有阿特斯”。

2014,有媒体报道阿泰斯特将接替天合的一把手位置,但最终并未成型。后来随着京科、金高、隆基等组件的崛起,阿泰斯特的排名进一步下滑。截至目前,阿特斯组件出货量已连续三年位居榜单第五。

2015,榜单变化明显,滑落至第十名的于慧阳光,而GCL集成则闯入榜单,排名第七。

2015也是于慧阳光在这个榜单上的最后一年。

于慧阳光由李显寿创建。李先寿是光伏界众所周知的“李氏三兄弟”中的大哥。他的二哥和三哥分别是李和,是2016排名第一的晶科创始人。

2005年,李先寿和创业伙伴创办了于慧阳光;2008年,纽交所上市;2009年正式宣布进入电池芯片及组件生产领域,拥有从初级多晶硅到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光伏产业链;2011年11月,于慧阳光整合20家光伏企业组建新的合资公司。

2014,于慧宣布成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调查企业,股价下跌,但于慧仍被卷入双反调查。这也可能为2016的退市警示和2017的太阳能制造业务剥离做铺垫。

虽然“双反”的伤害对于慧来说并不致命,但却对于慧阳光的业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期间,于慧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于慧对外光伏组件出货量1.6GW,实际收入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8.9%。预计2016年收入将低于2015,约为10亿美元至12亿美元,第三方组件出货量也将减少。

李先寿曾表示“从2015下半年开始,将业务重心从制造转向下游业务发展”,与于慧随后退出太阳能制造的动作相呼应。这一退出被视为回宇的“断腕自救”。

2016年,于慧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因为其股价低于1美元。这种情况只是回宇当时情况的一个点。今年,回宇跌出了榜单。

2017年6月4日,于慧发布公告称,李先寿宣布收购公司制造业(包括多晶硅、太阳能芯片和太阳能组件制造)及LED分销业务,并承担公司相关债务。至此,于慧这个正在崛起的太阳能制造业“英雄谢幕”。

京瓷和夏普也跌出了2015的榜单。2015和2015财年日本组件总出货量为7.96GW,是2014财年的81%,远低于2013的水平。

京科、隆基、东方日盛的崛起

2016年,于慧跌出榜单,而晶科却高居榜首,两兄弟的公司情况大相径庭。京科成立之初,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李显寿于慧更好地发展。事情已经变了。

从2016开始,晶科开始了自己的“王者”之旅。2016-2019,晶科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2016年,据相关机构统计,晶科出货量6.6-6.7GW,天合6.3-6.55GW,与晶科相差不大。

天河在2014和2015登顶之后,在2016以微弱劣势“输”给了晶科。人们认为,此时的天河并不具备对抗晶科的实力,但高却主动“退位”。

高曾在相关场合表示,天合光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流的系统集成商和智慧能源领域的先行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合还是以整合为目标的。

“有时候人们会做很多傻事来保持第一。”“做老板不容易,从两个方面来说:领导在前面,有风有雨你总是第一个被挠;第二,领导的起伏很大。比如技术在前面,后面的人在盯着你。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好。你可能花了一个亿去开发一个新产品。人家花几百万挖一个人,把你带走。”

高的几次表述,成为“让圣贤去”说法的佐证。原因是什么?恐怕除了当事人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所以答案还是个“谜”。

京科高居榜首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十年,京科一直榜上有名,而且呈上升趋势。在峰会的前五年,京科分别排名第八、第七、第五、第五、第三。

2017、2018、2019年,晶科元器件出货量分别为9.7GW、11.6GW、14.3GW。这三年排名第二的分别是天河、金高和金高。两者三年出货量分别为9.1GW、8.1GW、10GW、7.5GW、8.8GW、10.26GW。

2018和2019,京奥第二,天合第三。

在这四年里,晶科一直以极大的优势领先于第二名,后者并没有对晶科构成足够的威胁。从2018开始,中国元器件行业正式进入“井喷式”局面。当时似乎没有企业能撼动他们的地位。

就在京科登顶的第一年,隆基乐叶闯入榜单,排名第九。恐怕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能想到,这家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占据了中国光伏行业如此重要的地位,从晶科手中抢走了桂冠。京科五连冠未能实现。关于荆轲和隆基的关系也有很多说法。一位相关工作人员曾开玩笑说,他恨你恨得要死,但又杀不死你。

2014 10,隆基以近4610万的价格购买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的股份。浙江乐叶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被隆基收购时,组件产能超过200MW。随后,隆基对乐业县进行了整体注册。2015 65438+10月28日,隆基投资5亿元在Xi安成立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至此,隆基正式切入组件环节。

也就是说,隆基正式切入组件环节才两年就进入前十榜单,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2016年隆基元器件销售额达57亿。

隆基2016财报显示,隆基营收115.31亿,同比增长93.89%;全年净利润654.38+0.547亿,同比增长654.38+0.97.36 %;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上涨177.42%;非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5,438+0.15%,同比增长9.18%;综合毛利率27.48%,同比上升7.11%。

从2016到2019,隆基的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34GW、4.4GW、7.2GW和8.4GW。据相关媒体统计,2020年组件出货量为22.7GW,晶科为19GW。至此,隆基把荆轲挤出了皇位。

这两年看隆基,发展很快。2019年8月28日,市值突破1000亿;2020年7月24日,市值突破2000亿;2020年6月9日10,市值突破3000亿;2021 1 5,市值突破4000亿。高瓴资本的进入,说明资本市场看好隆基。5000亿市值并非遥不可及。

2019年4月,隆基发布(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规划单晶硅棒/片产能2019年底36GW,2020年底50GW,65GW2021年末;单晶电池产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GW2021年末;单晶模组产能2009年底2065438+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从2019开始,隆基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尤其是2020年,隆基多次与国企、央企达成合作,其他企业也不断合作。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隆基涉及的扩建项目总容量将超过77GW,总投资将超过269亿元。

京奥2018和2019排名第二。2020年,随着隆基登顶,下降一位,排名第三。

再看晶澳,在行业垂直整合发展上走在了前面,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多个领域。所以,即使在2018这个行业“惨”的时候,金高的表现还是比较稳健的。

2019后,金高借壳成功回归a股,受益于资本市场,金高发展迅速。2020年,会有很多动作。据世纪新能源网粗略统计,京奥扩产项目16个,总产能超过1.51.6 GW,总投资超过41.55亿元。

京奥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654.38+06.69亿元,同比增长235.438+0%;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第三季度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12%。业界对金高在2020年的表现更加乐观。

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降本增效成为所有企业的重要课题。

2019年,中环引进“夸父”210mm硅片,推动了大规模组件的发展。2020年,M10联盟成立。

东方日盛2017入榜。截至2019,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8GW、5.07GW和7.3GW。在榜单上排名第十、第七、第七。同时,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东方日盛仍将排名第七。

随着2020年业绩预告的披露,东方日盛的业绩对其影响深远,但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并未受到较大冲击。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思路,业内依然看好其2021年。

虽然很多企业纷纷布局210组件市场,但凭借东方日盛的各方面优势,理论上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郑泰在2020年的排名中闯入第八位。在2019中表现突出,以3.73GW位列中国组件出货量第七,前六名分别是晶科、金高、天合、阿特斯、隆基。

随着国内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外组件企业的衰落,郑泰进入榜单并不奇怪。从2018开始,尚德重新入榜。虽然排名不高,但还是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

根据目前的数据,2020年前十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八席,实力强劲。

十年来,元器件市场虽有变化,但强者恒强仍是主基调。以2021开头,有很多利好光伏信息。未来十家中国组件企业能占几个席位,隆基是否仍是桂冠,日盛能否翻脸,天合会有怎样精彩的表现...这些将会是精彩的看点。

如果你想戴上王冠,你必须承受它的重量。2021的宝座会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