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篇】筑梦强军梦的体会

不学习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就不可能筑梦强军梦。所以要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个人技能。

读书点燃追梦的激情。书读得越多,就越深地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和学问的无垠,就越深地感受到追求梦想的责任。实现强军梦想,需要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每一名官兵都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有忧患意识,时刻想着本领、慌着神,增强读书意识,让崇尚读书成为军营时尚,在读书中点燃追梦激情。

同样,读书也能凝聚追梦的力量。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没有印度殖民地比莎士比亚更好。读书是为了吸收力量,一种基于文化的力量,一种更根本更长远的力量。一个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代军人,只有养成勤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才能不断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吸收营养、激发活力,才能自信地工作、有灵气地做事、有创新、有才华,才能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强军实践。

读书筑梦强军梦心得二

古人云:“君子当学明道。”部队官兵学习学习,他们明白强军的道理。在强军梦想的驱动下,阅读热潮弥漫军营。第19届“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来到武警北京总队十七支队,在与官兵座谈中了解军营阅读的新形势、新景观。

红色书籍应该成为军营阅读的主流

杨伟峰(师长):我军的历史就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历史。一部军史,万千风流。那些铁骨铮铮、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是我们今天实现强军目标的教材。据我们调查,今天的年轻一代官兵最崇拜的是前辈的功勋和光辉传奇。所以红色书籍如《苦难辉煌》《长征》等军事著作一直是军营阅读的书籍。

不用说,在少数战士的床头柜里,有时会看到所谓“吸引眼球”的书刊。我们不反对官兵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业余阅读也没必要强行统一。但是,红书应该成为军营阅读的主流。我们不仅要以春风为指导,还要理直气壮地解释这个道理——要成为一名好士兵,我们必须先读好书。

读书不会成为政绩,但可以形成风气。

徐波(支队政委):读书不会成为个人成就,但可以形成单位氛围。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反映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随着官兵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上世纪60年代初,我军取消了基层文化教师编制。如今部队官兵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读书的需求和引导。

举行战争来保卫国家,赞美诗歌和书籍来净化灵魂。支队党委把读书学习活动写进政治工作指示,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做读书学习的带头人,不能把读书少当成“光荣短板”。向全体官兵郑重宣誓,保证“月读一本书”,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写出来,放在政工网上,供大家监督。领导干部书生气多了,庸俗的风气自然就减少了,既开阔了眼界又减少了社交,一举多得。为什么不呢?

今天的“慧兵”在心中。

陈杰(教官):我们常说“育人为本,造福于兵”,但在过去,“造福于兵”总是着眼于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要解决,但百年育人,长久带兵,丰富官兵精神世界,才应该是今天“惠兵”的重点。

我们现在面临的新情况是,部队的工作和训练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由此,可以让读书成为各级组织的“惠兵”之举。比如赋予团支部、军委等群众组织新的领导读书活动的职能;各级经常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演讲、诗歌比赛等活动;通过划拨专项经费,定期为基层阅览室换书,明确规定每周读书时间,确保官兵有书读、有时间学。

读书不能“泛娱乐化”

彭文斌(少校代表):我们在基层官兵的消费调查中发现,过去战士的消费支出主要是购买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食品和服装,现在学习支出占一定比例,从每月三五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年轻人的广泛兴趣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的阅读选择。如何引导官兵在种类繁多的图书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无疑成为新时期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士兵买书的清单中,虽然励志类书籍占了73%,但有些士兵入伍前喜欢看玄幻类、穿越类网络小说,入伍后依然偏爱这类书籍。读书是个人爱好,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批评和制止,但也不能允许“泛娱乐化”,这对培养战斗精神、净化警营环境非常重要。

学习你所做的,弥补你所缺乏的。

王建烈(指导老师)指出“读书的原则和范围要坚持学什么,缺什么。”这是提高官兵读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草根阅读要重视功能性学习,避免盲目跟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自己的阅读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取得成功。比如我们支队负责守卫几十个国家的大使馆。为了更好地完成执勤任务,官兵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日常用语,上级编著的《100句口头执勤》成为基层的热门读物。

这就形成了阅读的良性循环——不仅是第一需要,也是第一爱好,也成为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支队还设立了“学有所成”专项奖励制度。三年来,支队共有46人考上军校,2000多人获得本科、专科文凭。

阅读收获的附加值

胡益群(大队长):清正廉洁培养活力,诗书长存。我的经验是,读书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入伍前只有小学学历,是个军事技能过硬,文化“瘸腿”的干部。为此,工作之余,我扎扎实实地阅读《史记》、《紫同治剑》等中国经典。读这些书需要屏住呼吸,保持冷静。几年下来,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养成了悠闲不耐烦的心态。

我们有一个“士兵讲堂”读书活动,士兵可以上台讲讲自己学到了什么,读了什么好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集体荣誉感、官兵关系、战友感情都得到了提升。15中队49名战士先后走上“战士讲堂”。很多人在家里都是“宅男”,不善于与人交流。现在他们待人处事都变得落落大方了。

不要忙着学习,只要进入你的头脑。

刘():作为一名基层战士,我热爱阅读,但我认为忙于形式主义是一种负担。我现在是代理排长。在我们排,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虽然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电子媒体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不能一概而论。其实,不管书的载体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不管是用眼睛还是用耳朵,只要书的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就能达到阅读的目的;第二,读书笔记多长不重要,笔画工整不工整不重要。对自己的经历做笔记,记住自己有什么,不要搞形式主义的检查和评价;第三,在业余时间,我提倡个性化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你爱古典,我爱现代。你读传记,我读散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必像家政一样统一。

总之,读书可以成为官兵的意识,百读不厌,而不是忙于学习。

阅读时间要靠科学安排。

李广珍(一等兵):曾经在《士兵大讲堂》和大家分享过一个教训——“规划每一天,把握每一秒”。说实话,作为一名基层军人,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但这不应该成为忽视读书的借口。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学习,学习的区别在于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我享受这一点点时间。饭前5分钟看报纸,运动后10分钟背几个单词,熄灯前20分钟看一章。这样,在合理的安排下,我每天可以节省45分钟,保证每个月可以看完一本书。同时也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比如我会全程留一本大书,也会一直留一些“口袋书”找时间看。

这也是一所大学。

吴xx:我是大学生士兵。以前觉得部队的阅读水平不高。没想到战友们不仅爱读书,还自己写书报。比如我们中队,每个班除了一本读书笔记和剪贴簿,还创办了士兵小报,整理了《我在使馆区当过兵》、《我们燃烧的岁月》等图书10余册,创作了《母亲与哨兵》等歌曲。士官曹在担任连队新闻记者期间,发表了上百篇新闻作品。退休后,他被聘为《中国教育报》的记者。

这些都激励我投身警营,因为这也是我的大学。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人变得文雅。

章昊(排长):良好的阅读环境能使人变得文雅。如今在支队,最受欢迎的礼物是一本书,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一本书。每年年初,上级机关给基层官兵赠书;新兵去连队,干部给新兵送书;接二连三的老兵退伍,带走了军营的回忆,也留下了“情书”;甚至在警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政府送来了书籍...读书成为军营的时尚,读书人受到官兵的“称赞”,成为军营的一道新风景。

读《强军梦》的体会3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部组织了“读书强军梦”成果报告会。我坐在台下,认真听着每一位军官的发言。其中,某仓库保管队支队长罗振能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罗在读书报告里讲了一段经历:一个士兵走的那天,他妈妈跟他说:“我读书没读好,但我要当个好兵。”带着一丝“不要再读书了”的意思,小罗来到了部队,没想到整天和山海为伴,和山洞里的弹药为伴。起初,他和一些新同志因为受不了公司的艰苦生活,想转岗。不久后,支部开展了“读一个梦”的活动。小罗一开始不太喜欢看书,但是每天大家都忙着利用业余时间“充电”。他找不到人聊天。最后,仓库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小罗也拿起了书。结果几年后,他入党立功,当了士官,当了班长、代理队长。小罗说读书让他觉得守着山就是守着心。守住初心,就能耐得住寂寞,深化读书成果转化,提升战斗力,在岗位上实现梦想。

小罗的阅读理解让我思绪万千,回到了渴求知识的80年代。回顾我34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专职领导干部。我深深感到,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长,每一次收获,都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坚持学习学习,才有机会施展拳脚,实现抱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1981年11月,我参军了,在舟山某海防部队服役。说实话,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比小罗现在的仓库条件要困难得多。公司依山傍海,不仅生活环境恶劣,而且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暴风雨天气,补给船无法靠岸,连队官兵每天只能靠储存的咸菜和馒头生活。一开始我也有“辞职”的想法,但是公司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打消了我的顾虑。从小我就养成了每天花一个小时读书的习惯。所以新兵入职后,只要我有空余时间,就会钻进公司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有一天,营地在找记者。可能导师觉得我爱读书,是个培养的好苗子。没过几天,我就被调到营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83年2月,我在公司搜集并撰写的新闻第一次以打字形式发表。此后,我陆续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报纸上发表文章,半年后被调到总部担任报道组组长。65438年9月至0984年9月,我被南京政治学院录取。作为全军第一届新闻班的一名战士学员,我实现了有一天能坐在高校的知识堂里安静学习的愿望。

毕业后,我辗转过很多单位,无论是在政府工作还是在基层。没变的是,我一直坚持读书,我依然保持着“白天说话,晚上思考”的习惯。“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好好读书”活动在我现在的部队已经蔚然成风,让官兵感觉“每天都是读书日”。34年来,我一直坚持自己写作。以前我随身带着剪贴簿和笔记本,现在我随身带着电脑和移动硬盘。特别是当了基层主官后,我总是尽量讲小故事,讲自己的话,讲官兵爱听的话,注意写短文,写现实的文章,写感情的文章,推动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当春风回到柳树时,是学习的时候了。今天,在思想多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文化激烈碰撞、信息海量增长的时代,我越来越感到,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智慧和技能,才能在新军事变革的风暴中阔步前进。要求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于读书”。读书意在探索未知,重在追求真知,学以致用。只有把从书本上获得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才能凝聚起强军的力量,才能真正担负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