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在暑假期间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或历史文化遗址,并写下你所知道的和感受到的。(500字)
了解了历史上香港和南越的关系,突然觉得越南就是越南的南方。以前华南大部分叫越南或者百越。出土文物中,按时间顺序,先是青铜兵器和陶器日用器皿,然后是青铜礼器和日用品(包括编钟)等。我当时由衷地感觉到,在一开始地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最先进的技术也会被用于军事目的。随着疆域的稳定,军事工业开始为平民服务,可惜在南越,仍然是皇帝们自己享用和垄断。疆域的稳定不等于社会和人心的稳定。当我看到隋唐时期许多精美的佛像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宗教对世人的安慰和安定。
我了解了香港本地人的分类,客家人,船屋,福佬,在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和服饰后,发现他们的演变可能是这样的。本地人先到先得,占据最好的土地,很容易成为地主。客家人到得晚,只能占据相对贫瘠的土地,很容易为前者打工,成为雇农。房子船过来一看,陆地没了,他只好出海打鱼。傅老比较特殊。他们来看一看。有人在钓鱼,正好有点钱和老关系。我们一边钓鱼一边卖盐吧。
中国人不喜欢四处迁移,因为土地是死的。当你拥有了这片土地,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在这里待一辈子。商业需要移动化。中国一向重视农业甚于商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农业比移动商务更容易管理。中国相对容易形成稳定的格局,但是要发展和前进却很难。在中国古代,我们不太谈法制。大姓时不时欺负小姓,一旦发生大的冲突,小姓就会有灭族的危险。所以农业人口肯定觉得孩子多比较有福气,因为很多人不敢随便欺负别人,农业人口很注重生育。婚姻是中国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在西方国家,法律在哪里都一样。所以在西方,人才或者人口的流动是一件很自然的低风险的事情,对于个人或者国家来说收益可能很大,而在中国却不是。从香港居民的分类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最后发现广东盛行道教,好像有个集会叫太平会(名字可能搞错了)。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是求和平,也印证了当时的社会不稳定。包括金田起义中的太平天国,太平也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但暴力杀人所获得的“安宁”,会促使更多的人采用这种“成熟”的手段(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手段,容易获得“成功”),从而加剧社会动荡。
出来后,我由衷地感到,香港的文明是西风东渐的结果。科学真的把社会能量引向了和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