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分类和诊断
按发作频率可分为快速循环型(发作≥4次/年)和超快速循环型(≥4次/月)。
表1双相情感障碍分类
分类特征DSM-IV诊断
BPD一型躁狂症+抑郁症BPD一型
BPD II轻躁狂+抑郁症BPD II
BPD三世环人格环情绪障碍
BPD IV抗抑郁药物诱发躁狂或轻躁狂物质诱发情绪障碍。
BPD V型抑郁症+双相家族史重性抑郁症(或假性单相抑郁症)
无抑郁发作的BPD六世躁狂(单极躁狂),无明显情绪障碍。
克莱门G. 1987
如果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并存,即有躁狂的经典症状和明显的焦虑、抑郁和心境恶劣,则称为混合状态(混合性躁狂、心境恶劣性躁狂或应激性躁狂)。历史上有躁狂性木僵,患者行动迟缓,僵直沉默,但情绪高涨。患者情绪低落,但思维加速,有对其思路飘忽的描述。常发生于躁狂和抑郁的过渡期或过渡期,且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患者兴奋、多动,但情绪低落、忧郁,单独发生,自始至终都有这种混合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在躁狂期间出现短暂的抑郁非常常见,但在躁狂和抑郁症状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混合状态最为常见。
约10% ~ 20%的患者不仅符合躁狂症的诊断标准,还存在一种或多种“一级症状”(如临界性幻听、思维影响、被动体验等。).根据研究中使用的诊断标准,他们应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躁狂型。根据DSM-IV,他被诊断为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如果幻觉和妄想与情绪高涨一致,则诊断为躁狂症,具有情绪协调的精神症状。不和谐患者被诊断为躁狂症,伴有与情绪不相容的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不仅基于横断面精神症状,还基于纵向病史和家族史。BPD患者,尤其是BPDII患者,经常忽略他们的轻躁狂病史。所以不仅要详细询问患者,还要包括知情人,这样才能揭示是否有轻躁狂,否则往往会误诊为重性抑郁症。这种分化具有重要的治疗和预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