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农业音乐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农乐舞是辽宁省铁岭市的传统舞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乐舞是朝鲜族的传统舞蹈之一,在朝鲜族中广泛流传。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5世纪前后在铁岭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朝鲜先民欢乐舞蹈的场景。

铁岭朝鲜族农乐舞蹈起源于祭祀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自娱性舞蹈。现在流行于铁岭地区的朝鲜族,逢年过节都要表演。

2008年6月14日,朝鲜农业乐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为III-24。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业舞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履行形式

韩国农业舞蹈生活气息浓厚,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舞蹈和哑剧形式的剧情表演,另一种是庆祝丰收或节日时以传统舞蹈为主要部分的群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帽舞、乞粮舞、长鼓舞。

韩国农民的乐舞像帽舞是一种团体表演,表演很有讲究,分为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首先,音乐开始。首先,摆动短象帽,搭配铃鼓,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然后换上大象帽,配上长鼓,做转体、旋转、转地等肢体动作;最后,一至三人挥动长象帽,做跳纸、上台阶、绕人等高难度动作,使舞蹈达到高潮。

朝鲜农业音乐舞蹈《乞粮》入场时,舞蹈队前面是戴着“大象帽”的青年男子和老人,他们不停地晃动着帽子上五颜六色的长绸。后面是整个舞蹈队的总指挥,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手里拿着钹,边走边打着节奏,领着舞蹈队出去了。

后面跟着两个圆鼓手和两个长鼓手,舞蹈队里的年轻男女和上了年纪的人。在舞蹈队的后面,有一个表演“双人舞”的演员。在他们的肩膀上,站着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彩色的丝绸(或鲜花),不停地跳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农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