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省简介及详细信息
元代北行省北部地理位置及北有北冰洋;中国是元代的图书大省之一。岭北等地全称中书省,是元朝最北的省份。治和宁(见和林格尔),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包括西伯利亚中部和外蒙古大部,西南至叶儿境内的石河,西至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哈拉文山(今大兴安岭),东至辽阳省勒拿河;元朝所有的森林部落和国王的土地都归漠北和漠西管辖,沙漠南隔中书省和甘肃省。这是中国北方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领地。这个名字最早是在元朝清元年间(1312)起用的,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皇帝忽必烈将蒙古国号改为大元时,它已经是拖雷汗国的领土了。
凌北行省建立的历史沿革及其对成吉思汗对蒙古人的影响(1206~1259),漠北地区是大蒙古汗国的内陆。1260,留在首都的阿里布格,哈拉,和林,大汗位置,据悉是漠北。忽必烈还在开平城自立为大汗,据说是大漠南。经过四年的位置争夺战,阿里不哥战败,漠北全部归忽必烈所有。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都建立在莫纳汉,所以不再以和林格尔为都城,而是迁都燕京(后称大都)。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漠北成为元朝的边境地区,仅由林宣威都城元帅府镇守。然而,作为蒙古统治者的“根本之地”,漠北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阿里布格被打败了,但是蒙戈和阿里布格的儿子们还在原地打散。窝阔台的孙海都站在泰山(今阿尔泰山)西边,拒不服从命令。他们不愿意失去父辈和祖辈的汗水。忽必烈必须控制漠北,才能维持汗位的稳定。至元三年(1266),太子纳木罕被封为北平王,出城北上。民国七年,官任宜兰,掌管吉利基斯等西北诸部。八年,那木汗率领漠北诸王的军队转战阿里木里,防范遏制海上;十三年,蒙古之子西里吉率领的军队诸王发动叛乱,拥纳木罕,拜西里吉为可汗。据西部漠北、吉利吉,次年,攻和林及其以东地区。忽必烈将伯颜、蒙古和汉族军队派往北方,平定了过去在李记的叛乱。二十一年,那木汗回朝,改北安王,留在漠北,并派兵守泰山、屯田、森林,称海(今蒙古科布多东部)为食军,防止海东侵。二十四年,乃彦联络漠北诸侯国王造反,元军集中东部镇压叛军。二十五年,海都乘虚过泰山,占海;次年,元军败于杭海岭(今蒙古杭盖山),兵逼林。而密使林宣威反叛大海。七月,忽必烈率军亲征,收复密林,以伯颜为枢密院事,镇住密林。钦察将军伯颜和图图哈进攻海都军队,把他们赶出了伊泰山。二十九年,因那木汗之死,忽必烈立皇帝孙干马为晋王,命其统率成吉思汗的四模耳及漠北全体蒙古军民,驻扎在切兰连河(今克鲁伦河)的大模耳。次年,命御孙铁木尔镇守泰山;派遣图图哈军队收复吉利基斯的所有土地。三十一年,忽必烈死,铁木尔即位。是为元成宗铁木尔,其叔宁远王括括出守边军。大德二年(1298),广军被杜洼所破,承宗派侄儿海山出城压泰山。五年,海都、土瓦联军东侵漠北,海山、甘马诸军拒战,海都受伤而死。之后,杜娃和海都子疲惫不堪,请求和平。十年,海山率军越过伊泰山,入侵窝阔台汗国。察哈尔战败逃亡,在叶儿石河(今二七四河)的窝阔台分了地,并入元朝。至此,漠北归于平静。
海都灭亡后,他统治下的百姓大量迁入漠北,达到百万以上,漠北人口激增,需要建立相应的行政机构进行治理。另一方面,漠北地区的君王星罗棋布,也需要权力更大的朝廷官员的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叛乱再次发生。大德十一年,海山以重兵镇守漠北的权位登上皇位,为元武宗所用。他深知控制漠北的重要性,即在鹤林等地设立书省,以太师岳池察尔为省右丞相,太傅哈拉哈孙为省左丞相,漠北诸王及千家万户都受其控制。同时设立和林路总督府,另设宣慰司,统管该省西部边境。清元元年(1312),改岭北等地为中书省,鹤林改称和宁,仍属行省管辖。行省管辖,东至哈拉文山(今大兴安岭),然后辽阳省;西至叶儿的石河,连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南部沙漠与中书省和甘肃省接壤。从北方到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和北冰洋,所有属于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管辖之下。
管辖机构分布在省内各行政区、辖区,包括以下几类:鹤林路、海宣威司、前州地区诸城郭、警备、垦殖、仓库、工业局,均由朝廷官员管辖。诸王“爱马”(阿依玛克,袁译“部”,指蒙古诸王公贵胄的首领和领地)──拖雷是诸王本部的一部分,位于泰山以东的吕奇连河上游,其东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后裔为封齐诸王的长者,分布于今埃尔贡河、海拉尔河、呼伦湖一带)和(后裔)。分为东乌珠穆沁旗及其以北(今内蒙古)和别力古台(后裔为老冯广宁王,分为今额嫩河、库伦河中游)三部分。据石河自泰山西至叶儿,仍属窝阔台土曼皇后(封阳翟王)。根据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孙都司的几千户人家继承了雪亮格河(今蒙古和苏联的塞伦格河)的土地。石河中游以东的林区,邻近八区千户有世袭子弟;许(名延安王),也是一个祭司,在本部继承了4000户人家,至今仍住在故土(今色楞格河上游以北至一带)。其他直属朝廷的部落,如大泽(今贝加尔湖)的巴尔曲、Qori、Tumad、Buriyad等。火和秃麻盛产良马,元朝在那里设牧场饲养官马,属太仆寺管辖。国王和贵族各自设立王夫差或法官,管理本部门人民的政治、刑事和财政税收。蒙古户按千户、百户、十户(又称牌甲)的十进制组织,在指定的牧场内游牧生活,受各级诺彦(官)管辖,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千户、百户、十户是岭北省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所以没有县。到第四年(1311),国王任命的法官被革职,蒙古盗贼受到千家万户掌管的质疑,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行省独立后,漠北诸王的势力逐渐被削弱。
元末改临兴省为岭北省。治理和森林。其管辖范围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蒙古、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
经济文化岭北省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农业也有较大发展。还有森林,叫海,五河,切伦连河,依兰,甚至吉利基斯都开荒了。大勇元年(1303),从林屯田收粟九万余石;同时,据说每年围海造田的收获达200多万石。英宗年间(1320~1323),称为“海屯田万宅”,有4600多户,耕地6400多公顷。从事农耕的主要是汉军以及从汉族和西域迁徙过来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哈拉·哈桑任行省宰相时,下令汉军教各部落耕种;作为拯救饥荒的措施,该省还多次向蒙古的穷人分发农具和种子,让他们自己耕种。可见很多蒙古人都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但是由于寒冷,农业的发展毕竟受到了限制。守备部队和居民所需的粮食主要依靠中原和汉族地区供应,一部分由* * * *调拨,一部分由商贾贩运。大元朝凌源北部建有许多城市。除海林称海城、依兰城、西宝赤城外,所有贵族如卡赛、别力古台、沃依拉等都在自己的辖区内建城居住。此外,从中原和西域迁到岭北的工匠也建立了许多聚落村落。由于大量各民族能工巧匠的迁徙,岭北省的手工业发展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工匠有的属于* * *工业局,有的属于君王。
像鹤林和澄海这样的城市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也是文化生活中心。这里有各种宗教的寺院和儒教、医学的学校。到了元朝,* * *还为诸侯提供儒学教授,对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历史地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将其统治中心迁至哈拉和林(今蒙古后罕盖省额尔德尼,古称北方)。1235年,窝阔台汗以万安宫为中心,修建了和林城。忽必烈在平城即位后的漠南,与弟弟阿里布哥为争夺可汗的位置而战了四年,阿里布哥战败,漠北全部归忽必烈所有。忽必烈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都在莫纳汉,所以不再以和林格尔为都城,而是定都燕京(今北京)。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和林格尔为中心的蒙古族聚居区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初设元帅府,元二十七年(1290)改为和林等地元帅府。大德十一年(1307),吴宗鉴、林到中书省。清元年间(1312),仁宗改陵北等地,鹤林改名和宁,仍属行省管辖。
北行的零陵省管辖范围东起哈拉文山(今大兴安岭),西至嫩江、松花江流域,与辽阳省接壤。大戈壁以南;阿尔泰山以西。东边是成吉思汗兄弟何瑟、合赤温、铁木格、别勒古代东路的封地,从南河(今鄂嫩河)到库伦河中游以东。西北至鄂毕河上游至额尔齐斯河沿岸相邻的巴阿领主,有铁梁谷、柯基迪范等“林中人”,南面是窝阔台女王杨寨国王的封地。5名法官驻扎在唐路岭以北的依兰,管辖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流域的奇尔吉斯、河合那、前州、依兰和伍肆。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之地),所有隶属于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其管辖之下;东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周围的霍利图马蒂、布里亚特和胡巴省,以及从施莱卡河到埃尔贡河的地区。色楞格河流域是巡都寺千户人家的居住地。巴河流域是伊沃和拉部的驻地。库伦河上游是成吉思汗达斡尔多(宫)所在地。
太子离镇的岭北地区是元朝的“祖地”,是前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行政中心地区。王子们分散在各处,各有自己的人民和军队。忽必烈定都后,虽然沦为元朝的一个边疆地区,但对元朝(尤其是元朝前期)来说,在政治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忽必烈登基后,“呼里勒台”(蒙古帝国上层贵族议会)的选汗制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蒙古诸王仍在偷窥皇位。阿里·布哥输掉了争夺可汗位置的战斗。1276年,西丽吉叛乱爆发。据悉,拥有阿尔泰山以西广大地区的海都虎视眈眈,一直以夺取岭北地区和旧都、森林为主要目标,以恢复其祖先的可汗地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忽必烈非常重视巩固自己在岭北地区的统治,并将其视为大都市的藩属屏。
1260年,忽必烈立纳木罕为北平王。从城北出去,指挥君王的军队。1264年,忽必烈派燕晋亲王巡海助军。1265年,忽必烈命令那木汗率领山北诸王的部队进入阿里木里(今新疆霍城县永定镇西北),加强对海都的进攻(《元史》卷134,《昔传》)。1270年冬,兵王西里吉、脱脱穆尔、李明铁木尔叛乱,忽必烈派宰相伯颜率蒙汉两军北伐,击退叛军进攻,后由禁卫军镇守林海等地,安定田地(袁明山《文渊雷》卷二十四;《淮安钟吾望北丞相》)。至元二十一年(1284),纳木罕改名为北安王,仍然命令他离开凌镇北。二十四年(1287),任命王符,“王符掌管一切军需和基本事务”。这个时候前后,忽必烈派真金长子干玛到北镇防守。
二十六年(1289),海都乘胜追击,占有了和林格尔和忽必烈,收复了和林格尔,并在枢密院知情的情况下,命令伯颜镇守和林格尔。
二十九年(1292),忽必烈改甘马拉为晋王,命其离开北部,在此掌管成吉思汗的四多尔卡、北方军和蒙古。蒙古及其北部地区的所有国王、贵族和大臣都在金王的控制之下。至元三十一年(1294),忽必烈派其孙铁木尔率军北上,用真金赐给皇太子,使其拥有统率诸王、各军的权力,成为各军的最高统帅,进行统一指挥。元朝除了岭北诸王的军队之外,还有安西王阿难、魏家军、王家布的军队,与镇守西域的阿济济、楚波王的军队一脉相承。同年,忽必烈病逝,铁木尔回朝即位,以成宗,其叔宁远王扩阔生边军将军。
大德三年(1299)。元成宗派皇帝的侄子怀宁王海山到北方统一军队,还把真金白银的财宝送给了皇太子。"所有的王子和军队都必须服从。"
大德六年(1302),海山乘窝阔台汗国衰落之机入侵山西阿尔泰,封地在窝阔台,即叶儿的石头河(今额尔齐斯河)。之后王土曼投降,其地并入元朝,漠北太平。大德十一年(1307),海山为元武宗登基。奉命设立林兴省,负责零陵北部的军政,而不是另派太子北上统一军队。
元英宗第二年(1322),王彻土奉命北上11年。泰定四年(1327),泰定帝命令第四子云丹·臧伯离开陵北镇。何志元年(1328),泰定帝阿拉吉巴亲王商都集团被支持文宗的军队所杀。从此,晋王干麻拉家族失去了统领岭北蒙古军民的地位。
忽必烈登基前,岭北地区的军政由蒙古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元史地理志》:元太祖十五年(1220),建都哈拉、鹤林。“初建元昌路,后转和林,五代通。”统一先人元年,迁都大兴,鹤林设元帅府,定都宣威。这一年,成吉思汗正在进攻西域的花剌子模,没有跟随远征的皇后、妃嫔等家眷都留在了内地。1221年,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丘处机亲眼看到了他们居住的沃尔多(即“奥卢”),有数千车帐。“车亭帐,望之如是,上古大汗无。”元朝历史上所谓的“太祖建都于林”即由此而来。它位于今天的二浑河上游西部,杭爱山北麓。当时这个地区一般叫黑尔和林(土耳其语“黑卵石”)。其实当时城垛还没建,只是成吉思汗的一朵达斡尔花。后来窝阔台汗所建的森林城并不在太祖沃尔多的原居地。
至元九年(1272),成立和林运输部。至元十九年左右,林宣威本部元帅府迁址,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理军民、城垛、工业局、仓库、屯田、邮局等事务。
灵北地区西北部的吉尔吉斯和千千县(今叶尼塞河上游以南)是托勒的大妻子卢梭·赫蒂尼的封地。索卢赫蒂尼死后,他的封地由他的小儿子阿里·布格继承。元朝第七年(1270),忽必烈派汉人刘为依兰等五部判官,治理土地,将该地区纳入朝廷直接管辖,以限制阿里不哥家族的权力。五部是指依兰(突厥语,意为蛇,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乌鲁克木河以南)、千千地区的吉尔吉斯、伍肆(叶尼塞河上游的伍肆河地区)和赫赫纳。此外,安格拉省(今叶尼塞河与安加拉河汇合处以北地区)隶属于吉尔吉斯,也在五法官管辖范围内。刘建立于益州(位于今图瓦自治州境内,乌鲁克境内和睦河支流铁勒克河旁,当地称登铁勒克。前苏联的考古学家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考古发掘,修建过城垛,设立过官署。五大法官有经验、总督等官员。诸王脱穆尔等叛乱后,据府和吉吉斯之地,元十七年(1280),刘被迫逃回朝鲜。至元二十九年(1292),忽必烈改甘马拉为晋王,命其出北,统领成吉思汗的四多尔卡、北方军和蒙古。晋王驻扎在库伦河上游成吉思汗达斡尔族的土地上,设内史处,居次,设内史、副将、司马、判官等职官,大部分地方设司;北安原王宫,转晋王(《元史》卷17《赛祖纪》)。元三十年(1293),元军越过唐鲁岭(今唐女山脉),渡过何谦,收复吉尔吉斯等五地,并派兵防守。元朝* * *曾经把吉尔吉斯、伍肆、合赫纳的人迁到辽阳省,靠近大都、山东等地,但不可能把他们全部迁出故土。根据元朝的地理记录,千千地区有成千上万的居民,了解蒙古和维吾尔。有几个局,国之初迁徙的汉人也包括在内。“周倩倩军械局,元朝吴蓓寺的下属机构,排名第五,按照规定,其管辖的工匠应该超过65,438+0,000人。元朝三十年,收复吉尔吉斯等五部土地后,重新建立行政机构。
不在五部之列的,还有伊沃腊部(活动区域为色楞格河支流R河北)。作为蒙古大汗的亲戚,沃依拉是独立领地。忽必烈统治后,为了拉拢这个贵族集团,选择了胡渡的后裔在元朝任职。到了元朝,公主嫁给了首领叶布干,分别被封为延安公主和延安国王,肩负着在元朝北方“传话给韩平元”的重任。
到了元成宗之后,岭北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窝阔台汗国并入察合台汗国后,元朝的影响扩大到了伊泰山西部。前窝阔台王率领的人,有的被元军俘虏,有的加入朝廷,大批迁往岭北,达百万人(刘敏忠《宰相顺德王仲贤北》)。这就需要设立更高级别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后,到和林宣慰司,设和林省,治和林。同时,成立和林路综合管理办公室,管理和林城及周边地区;海等地称宣威部元帅府,分辖岭北西部地区。太师岳池察尔被任命为鹤林省右丞相,封祁阳王,受命为诸侯,将领全归他指挥;以中书右丞相哈拉·哈桑为省左丞相。山北设行省,将军军领民,授行省丞相以制诸王之权。这是元朝中央集权的一大发展。仁宗庆元年间(1312),鹤林省改为岭北省,鹤林路改名为和宁路。
岭北省有蒙古大陆及其北部地区。其管辖范围大致如下:东至哈拉文山(今大兴安岭),后至辽阳省;西至叶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相连;南部沙漠与中书省和甘肃省接壤。从北方到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所有隶属于元朝的森林部落都在其管辖之下。管辖范围大体与晋王相同。
按照元朝的分封制,陵北是晋王分封诸侯的地方,就像安西王分封舒勤,西平王分封吐蕃一样。按照行政体制,作为中央划分北方的元朝最高地方机构,岭北省在这方面统治着所有地区,所以省宰相往往由老臣担任(朱思本《一真斋诗稿》(卷1)和《宁氏》)。自建省以来,晋王的权力相对削弱,皇宫的直接管辖实际上限于本位。省级官员拒绝国王们的无理要求和干预;不能由各省决定的事项,由各省在报告中决定。
每个行政区和鲁林一样,称为海宣委部和前州区。
诸城郭、守备部队、屯田垦荒、仓库、工业局等。都由法院官员管理。路下无县。原因是当时的岭北蒙古族仍然以千户百户的组织作为当地的行政单位。元朝* * *先后在鹤林地区多处开荒,建立了鹤林、孔贵乐、扎浑、西宝池等大仓库。这些都属于* * *,它们被转移到和宁路的总经理办公室,由朝廷管理。他还成立了鹤林兵马司负责地方治安工作(张思明《鹤林兵马与公刘思考碑》)。
据说海选尉氏所在的地方叫海城。被称为海,也被翻译为青盖镇,这原本是蒙古部长在13世纪的名字。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命其留守后方。他总领汉族俘虏一万人,开垦土地,在阿布汗山以北建城,故名镇海城(蒙古语,镇海巴巴哈孙,今蒙古克孜勒东)。由于靠近阿尔泰山,又处于东西通道的战略位置,后来成为元朝保卫阿尔泰山的军事中心(真金、铁木尔、海山都曾是这里的督抚或长期镇守)。知止三年(1323),设立宣威司,更名为海屯田总政府,后恢复宣威司建制。
国王“爱马”
(指蒙古王公贵族的首领和领地)王公地是凌北省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每一个君王都有自己的一部分土木牧地,叫做“爱马”,元代翻译成中文,或者叫“臣下”。
成吉思汗按照分配财产的传统习惯,将部分蒙古户分为弟弟和儿子,各得一份(突然)。后来兄弟和哲人的封地分了。弟弟哈萨尔的封地在埃尔贡河、海拉尔河、阔连海子(今内蒙古呼伦湖)一带,他的后代是封齐王的长老。合赤温的封地在乌鲁惠河南北(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戈勒),后裔是封晋安王的长老;铁木格沃金池封地在哈勒哈河以东;贝利古台封地在克鲁伦河(今恩恩河、克鲁伦河)中游,后裔是老冯广宁。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的封地在阿尔泰山以西,合称西域道王。
托雷国王总部的一部分位于阿尔泰山东部,克鲁伦河上游。托雷之子袭击了蒙古大陆和绝大多数蒙古千家万户。其中,阿里不哥哲学家们的划分是从阿尔泰山到吉尔吉斯;蒙哥之子玉龙在扎布汗河失去了土地;晋王忽必烈之子,伽玛拉的土地在库伦河上游的祖地。窝阔台之后,王地图的满标仍是阿尔泰山以西至额尔齐斯河,阳寨王由此得名。其余诸王的划分如何不得而知。
除了沃赤金、术赤、察合台的疆域外,其他士兄弟的疆域都应划入岭北省的疆域。
名门望族与英雄的“爱马”
根据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巡都斯索尔汗希拉的千户人家继承了色楞格河原旗日部;石河中游以东的林区,邻近八区千户有世袭子弟;活动区域在额济纳旗和千千府以西、额尔齐斯河以东的度部,元代仍属八邻户管辖。活动区位于额尔齐斯河以东的天力克部,同时也是邻近八区的霍尔池管辖区。许(封为延安国王),也是一位牧师,他继承了4000户人家,仍然生活在他的故土(今色楞格河上游至河以北)。
朝廷直属的其他部落
如岭北省北部的“奥萨瓦”(现在的贝加尔湖)、巴拉胡省、霍利省、马图省和布里亚特省。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这个地区被称为“巴尔胡迪”,据说其疆域辽阔达40天,这个地区的部落都属于可汗。它属于霍利和马图,那里盛产好马。元朝在此设立霍利马图牧场,隶属于太仆寺领导的全国十四大民族牧场之一(《元史》卷100,《兵正》)。
诸王的分封权和封地全部由分封族王世代继承,统治分封族的千户阎娜成为从属族王的附庸。根据他们的地位和他们所属的人数,国王任命官员如王夫夫或法官,付伟和司马在他们的总部管理人民的政治,刑事和财政税收。管理领导的人,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旗学(护卫),形成许多不同级别和大小的诸侯。但都属于大汗(皇帝),皇位的继承和官衔的设置都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岭北省基层地方行政单位在十进制上由千户、百户、十户(又称牌甲)组成。他们在指定的牧场内游牧生活,受各级阎娜(官员)管辖,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十进制组织,所以没有州或县。在我大四的第四年(1311),国王任命的法官被叫停,在蒙古犯下盗窃罪和诈骗罪的人被本部千家万户审问。行省制度的建立大大削弱了漠北诸王的权力。
瓦尔多的管理组织
沃尔多是突厥语和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宫廷帐篷、后宫和宫殿。辽元时期,除宫帐外,还指皇室成员占有和继承财产、私人口的一种组织形式。蒙古、元(可汗)皇帝和皇后的沃尔多都有自己的资产和私人住户。他们去世后,由亲属继承,每年都有礼金收入,还获得五户帛、江南户钞等收入。成吉思汗有四大花,后来由他的小儿子托雷家继承。元朝建立后,在成吉思汗的四大城市设立了四大将军府、一大将军府,下辖举司、长官司、各工匠局等20个机构。私人工匠和渔民遍布大都、商都、保定、东平、张德、泰安和河间。元朝时,族长甘马拉及其后裔封为晋王,镇守漠北,统领成吉思汗的四大鄂尔多斯,称为“镇守皇宫”。元朝二十九年,北安王那木汗驾崩,忽必烈改甘马拉为晋王。他被任命到凌镇北部,在那里成吉思汗掌管着四个达斡尔多。他驻扎在库伦河上游成吉思汗的达斡尔多之地,被调任晋王。
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制定授时历法时,向元世祖建议将元朝辽阔的疆域用于远方剪影,并得到批准,于是14位鉴定家为剪影分道扬镳。当时,中国有27个测试站。岭北省有鹤林、铁勒、北海三个站。测试结果显示,最北的北海站是“北极离地65度,夏季至日6英尺6英寸8分钟,白天82分钟,夜晚8分钟。按此计算,北海试验位于北纬64度5分,是岭北省管辖的区域。元代卢野写的丁玲的诗《双溪醉酒集》中,有“赵睿等人入北海,往返数年,日头不落。盛儒子《书斋旧学系列》讲的是刘敬之在保定,即刘任判官时,发现山上有“日不落”、“盛夏不落”的现象。、刘等人发现“日不落之山在北极圈内,即今天叶尼塞河下游的普陀罗那山脉,可以证明凌北省北界到达北极西伯利亚北冰洋叶尼塞河入海口。唐代中国已属贝加尔湖管辖,有明确记载“沸羊羊再热”的地区,也有北冰洋的记载。元朝对北冰洋的管辖是长期接触的结果,或者说是地方管辖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