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绵人的起源、制作技艺及特点

面塑以食用面粉为原料,经蒸熟揉制成色,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既可以塑造成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的立体形状,也可以是平面上凸起的浮雕艺术形象,便于欣赏和收藏。

可资利用的书籍记载:南宋孟元老所作《东京中国之梦》中说:“笑以糖蜜为油面,名为果,花纹奇妙。

”“凉菜做好的前一天,用面粉做枣子,燕子和柳条串在一起。"明代万部杂记中记载"万农民每月祈福丰收,各用面果送纸钱,挂于田禾上,号称挂田。

古籍中描述的“奇花异草”说明当时的面果(面花)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美的程度,题材广泛,应有尽有。

至今,山东、山西等地仍保留着上述文字记载中的习俗。

面塑三派之一的创始人曹以策先生是作家曹雪芹的后代。他从小痴迷于街头巷尾的民间工艺,做过毛猴、榆木娃娃、大沙盘。

曹先生的核桃面人是他的代表作,精致古色古香。塑造的人物只有一厘米左右,却能把人物的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如果用放大镜看,那就更奇妙了。

一个核桃壳可以装四个人,还配有道具、背景等,趣味性十足。

曹先生最擅长在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刘寅如,曹棉仁第二代传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年随曹以策学习面人技艺,在面人技艺的传承上有所创新。

杨东海,面条曹曼的第三代传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的作品简单有趣,他塑造的剑客奔放独特,一扫常规的打斗和杀戮。

他采用自然的色彩和色调,继承了曹画派的风格。

曹派面塑影响面塑领域,创造了“面塑文人画”。

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面塑的全方位提升,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是最真实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