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的温度2》有感
收到书后,我翻了翻作者的序言,立刻被吸引住了。作者在序言中说,历史不是冰冷的年份和数字,而是背后有温度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人都有两面性,都有优缺点。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辩证,结合当时的情况,把自己放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该如何看待的位置上,而不是先入为主的立场或者站在上帝的角度去评判一件事或者一个人。
开始看《历史的温度2》,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三篇,1是《张勋的男人》,1是《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有多难?”,1是24年前的《北京一夜》。
第一篇《张勋之人》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隐约记得高中历史课本上有一个张勋复辟的小章节,但当时除了张勋复辟的时间和事件之外,没有任何印象。张勋为什么有勇气恢复?他为什么能成功复辟?为什么修复成功却一触即溃?为什么他最后都是大团圆结局?而这个作者把张勋的出生成长环境,当时的背景,以及他的“勇、义、忠、愚、运”都告诉了我,给我展示了一个完整立体的人。
这样的叙述让我不再单纯的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在那个节点掀起了还原事件,相关的记忆也丰富了很多。
为什么第二篇文章《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难度有多大?》?也许是因为我是美术专业出身,高考前临摹了很多大师的人体素描,也明白如果选择纯美术专业,我会继续临摹,更深入的写生人体。在我们美术生眼里很平常的事,没想到会经历这么艰难的波折。当我们在上海的时候,我们会去刘海粟美术馆看一些展览。看了这篇文章,就能理解刘海粟当时压力有多大,坚持用人体模特。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让人们更好的接受人体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从事纯艺术工作的人,学习与民族(绘画)、油画(绘画)、雕塑(绘画)相关的基本功。
第三篇《24年前北京的一个晚上》可能和最近的冬奥会更有关系。1993在国际奥委会的101全会上,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悉尼(当时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一定是北京),这对当时的中国打击很大,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
2008年,北京鸟巢上空燃放烟花,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当时开幕式是张艺谋导演的。当时总的基调是证明我们能办好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仍将由总导演张艺谋执导。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国人的时间文明、古诗词和现代生活的画面将和谐统一,展现中国在科技审美方面的能力,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张艺谋。他说:我们传递了共同展望未来的理念,以及全世界都能克服困难、战胜流行病、迎接美好未来的共同价值观。
从1993到2022年,我们跨越了世纪,走过了近20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
今年9月,我的家乡杭州将举办19亚运会。会徽由扇子、钱塘江、钱江潮头像和跑道组成,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具有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魅力,我们期待着!
最近看完了《历史的温度3》,又开始看《历史的温度5》(4是女儿和同学借的)。在这3部中,我对严复的一生印象深刻的有《他为什么终于转危为安》《我年年心痛》《我不敢记》《长津湖》《人间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022年2月20日下午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