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简介及详细信息
公元前12世纪商康定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綦父率部离开土地,迁居岐山。戎、狄部落趁机占领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派使臣出使伊渠。伊渠王把马、鸡和犀牛送给文王,文王又把它们送给了纣王。
由于夷曲与周人关系融洽亲密,而鬼方(顽固)又与商周对立,每次战争后,鬼方都没能逃脱,远走河套,夷曲则趁机迁入。就这样,伊曲逐渐占据了陇东原有的地区(庆城、宁县、镇远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伊曲人口也大大增加,从游牧状态定居下来。他们与当地的周人后裔生活在一起,学习农耕技术和周文化,仿照周人建造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有别于其他羌、戎民族的彝族曲。
建立和发展西周建立后,夷曲投降了周。周穆王曾经在大原讨伐戎狄,周宣王曾经在大原期待人民。在多次激烈抵抗镇压异族后,周朝改变策略,采取绥靖政策,将夷曲、于之、乌什、坎扬、鲁鹏五大军事力量安置在原地。五军之中,只有伊曲位于大宛中心,水镜在南方。这里自然条件好,适合农耕放牧,伊曲很快就会强大起来。
西周末年,犬戎造反周,到了濠井门口,杀了国王于立山。周平王害怕第戎,急忙迁都洛邑。伊渠乘周朝之乱,宣布脱离周朝统治,正式建县,定都宁县焦村乡西沟村。从此,中国在历史上有了义渠国之名。伊渠建国不久,就出兵吞并了鲁鹏、于之等其他西戎部落,扩张疆域,先后建城数十座,派兵驻守。其边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至乔杉,北至河套,南至水镜,面积约65438+万平方公里。春秋战国时期,政局动荡,直接参与中原与连横的政治军事角逐,特别是与强秦经过400多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墨子节丧》说:“秦之西若有夷曲之国,其亲属亡,拾柴烧之,名曰‘远走’。”“攀上遥远的地平线”就是攀上遥远的地平线,意味着灵魂升天。这是中国最早的火葬记录,也是彝区的习俗之一。彝区民族坚强勇敢,他们“以死为幸,以病为末”。所以打仗很豪迈,宁死不屈,这也是易曲能延续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伊曲,所有的人都是士兵。一旦发生战争,年轻力壮的男人都要上战场,导致女人比男人多。按照易曲的说法,同宗的人过了十二就可以结婚,弟弟死后可以娶嫂子。伊曲定居陇东高原后,开始从事农耕,逐渐发展成为半农半牧民族。
公元前650年前,夷曲在北方吞并祝融后,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首先把矛头指向秦国。公元前651年,伊渠把晋国人鱼雨作为使者,派往秦国,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鱼雨到了秦国后,秦苗公宴请他的上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鱼雨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确实是由一个机构管理的,但它是由一个圣人统治的。”苗公听了,大为赞赏,于是用越轨的手段把鱼雨叫了下来。此后,秦国利用的计划,北攻伊渠,“利十二国,开万里”。战争失败后,伊曲吸取教训,保存实力,修筑城墙自卫。公元前430年,伊渠派兵攻打秦国,从荆北一直打到渭南,迫使蚩从渭河下游撤退。接下来的30年,是易曲最厉害的时期。其区域东至陕北,北至河套,西至陇西,南至渭水,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352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一举攻占了县和县,随后秦国和义渠的摩擦又起。秦国趁伊曲国内混乱,出兵攻打伊曲,平定了伊曲内乱,伊曲投降了秦国。从那以后,双方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公元前327年,伊渠以国为秦郡,国君为秦大臣,正式成为秦国的领土。
公元前318年,伊曲乘中原各国混战之机,脱离秦国控制,与东方五国联手攻秦。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秦国向伊渠献殷勤,送给伊渠王华丽的千马和数百名美女。但伊曲并没有上当,他还是揭竿而起,攻打秦国,打败了蚩,收复了一些失地。
公元前314年,秦取得中原之战胜利后,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伊曲,先后拿下伊曲二十五城,大大缩小了伊曲的疆域。
公元前306年,秦国的项登基为国君。因为他年轻,他的母亲许安泰是摄政王。宣皇后改变了积极征讨夷屈戎国的策略,采取了软化、拉拢、腐蚀的政策来挫败的野心。
她邀请伊曲康唑王长期住在甘泉宫,用慷慨的生活对待他。后来伊曲王宣布* * *太后,生了两个儿子,让伊曲王对秦国彻底失去了警惕。
直到秦襄公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皇后在甘泉宫诱杀了伊渠王,然后出兵攻打伊渠。夷曲被灭,疆域并入秦。伊曲消亡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夷曲民族从商朝武邑时期部落王国建立到秦代项统治的800多年间一直存在,其中青阳奴隶制郡国的建立(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72年)长达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