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莲的人格成就
清末马大战后,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海运大臣裴银森决心建造铁甲船。此前中国军舰都是木制军舰,木壳船,有铁的威胁。裴银森要求试制两艘钢甲战船,清廷批准。郑清廉、韩玮等人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艘双发装甲舰“龙威”号,由中国工匠建造,郑清廉任建造主任。
龙威舰有双层钢底,重265,438+000吨,有2,400马力。配有鱼雷炮、首炮、侧炮和后炮,是航运局所有舰船中装备最好的火炮。丁接船时说:“舵位工程安排妥当,两双大机也是结实,见多识广。”“龙威”的成功制造意味着“它是在没有外国工匠的情况下自行制造的”。
该舰是中国第一艘装甲战舰,标志着中国钢铁造船的开始。这艘船的原名是“龙威”号,后来改名为“平原”号。曾被派往北洋水师,后参加甲午战争,舰毁于1904。
在“龙威”号之后,郑青莲还设计并监督建造了三艘圆顶装甲快船:凯基号、景清号和桓台号。三把快船造出来后,裴银森评价说:“学生等于制造业的学术研究,并不是特别有能力创造中国没有的奇迹。他们对从西部开到顶端感到克制和自满。敏郎悲歌是南亚制造的,但体系日新月异,与众不同。开放经济的韧性和灵活性是南瑞和陈楠所不及的。
后来,郑清廉参与监督“广佳”号、“光庚”号军舰、“光义”号、“光兵”号、“傅晶”号猎舰、“同济”号舰艇的建造和训练。除了造船之外,郑青莲还奉命与吴一起负责罗星楼青州坞的勘探、设计和监造,使当时所有的中国船只都能停靠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