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历史文化

洛阳原名永安里,洛阳老石桥,桥名也叫永安桥(此桥在1976武进港疏浚时拆除)。永安里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南朝梁肖时代。相传夏秋之交,阳湖泛滥,金陵、无锡的县令吴、徐在湖边巡察。突然,洪峰上涨。见此情景,他们只好向天祈祷:“宁杀城池,不杀百姓”,随即跳入水中自尽。洪水过后,湖西村的人们陆续返回重建家园,希望从此平安,所以这里被称为永安里。而因治水而死的吴、徐两位县令,则被尊为“永安里地”,称为“、徐二生”,并建土地庙供奉。

至于永安里为什么改名洛阳,在洛阳西街秦庙的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碑文和秦氏族谱中都有记载。北宋政和年间,秦观幼子秦湛被任命为常州判官,定居邻县新塘乡,并以此命名秦村。秦观第五孙秦宗宪,从秦村迁到永安里,秦观第六孙秦玉夫出任河南洛阳县尉,以身殉职。鱼凫之子秦淳助其葬永安里,其父因悲痛而殉职,即改永安里为洛阳作纪念,这就是洛阳名字的由来。

南朝梁潇时期,政府顺应百姓对永安的祈愿,将其命名为永安里,至今已逾1400年。1227(南宋李宗宝卿三年),永安里改名洛阳。古往今来,洛阳出了很多人才。宋明清,洛阳有15名进士,黄勇、黄亮父子携手,为民廉政传下佳话。赵翼,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诗人,出生于江西甘熙。“江山代有才人出,百年独领风骚”成为千古名句。他在历史研究和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被称为“史家绝不会唱”。清代著名园艺师葛出生于洛阳葛家头,他立假山,逼得小镇山千年无敌,名扬大江南北。当代涌现出一批批为新洛阳、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进劳动模范和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