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怎样的?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先在扬州开凿沟渠,连接长江和淮河。大业元年(605年),杨迪从江南、两淮招募民工1万余人,在北方修筑经济运河,东起洛阳西苑,西至淮河上的杨珊(今江苏淮安)。大业四年(608),招募河北民工1万余人,开辟永济运河。大业六年(610),在长江以南开辟了一条江南河道,把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水,通过太湖流域,直接引到钱塘江上的余杭(今浙江杭州)。前后用了不到6年时间,大运河整个工程完工。到13世纪的元朝,相继开凿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惠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运河改为直线后,比隋代的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

随着19世纪航运的兴起和津浦铁路的开通,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降低。但黄河改道后,山东省水资源不足,南北通航中断,逐渐淤塞到地面。解放后,政府拓宽和加深了大运河的一些路段,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通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以上。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未来将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渠道,在历史上续写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