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队发展史

中国排球队包括中国女排和中国男排。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的排球强国是苏联等东欧国家。当年国际比赛主要是6人制排球,9人制排球占主流的中国需要重新学习6人制排球的规则、策略和比赛方法。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积极安排男女排球运动员到东欧等地参加排球比赛,积累经验。经过一系列的友谊赛,中国男女排球运动员开始掌握六人制排球的方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正式成立,张志怀先生任主席,1954年成为FIVB正式会员。随后,中国排球协会应邀参加了1956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第三届男、第二届女)。

65438-0956年,中国女排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先后战胜奥地利、荷兰、联邦德国女排,获得第6名。

由于亚洲人的体型和力量普遍不如欧美人,所以中国女排的策略是快,在第2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以“来回交叉”和“快慢掩护”的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0年代后期,中国男排队员发展出“大力勾手发球”、“上手飘”等技术,随后中国女排队员开始在全运会和中国排球联赛中运用这些技术。

20世纪60年代,亚洲女排的一支生力军正在挑战苏联女排的霸主地位。这股力量就是被称为“东方魔女”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带领下,“东方魔女”以1960获得第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不料被卫冕的苏联女排击败,却在两年后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决赛中落败。“东方魔女”的成功也引起了中国排坛的关注,于是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国排球协会邀请大宋博文于4月1965来华一个月,帮助训练中国女排,使中国女排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明确的发展方针。

虽然男女排在1964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资格,中国女排无缘奥运会女排比赛。

1974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七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14名。到1976,新一届中国国家女排正式成立,袁伟民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重组后的中国女排国家队参加了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1978年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曼谷亚运会三次大型国际比赛。中国女排分别获得第四名、第六名和第二名,不仅没有让中国女排气馁,反而增强了她们成为亚洲冠军的信心。

中国女排终于在1979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取得突破。决赛中以3盘1击败当时的亚洲、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莫斯科奥运会遭到西方国家的抵制,原本可以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女排失去了一次参赛机会。所以1981第三届世界杯正好给世界八支女排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当时除了中国,还有日本、苏联、美国等。也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女排强调集体配合和快攻战术,是典型的高快结合。进攻以二、三号位快攻为主,主攻多以辅攻掩护下的横拉战术为主。中国女排的优势是稳定,防守积极,一度创造了从1981到1986的“五连冠”。2003年,中国女排继17之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先后培训了郎平、、杨希兰、郑美珠、张、赖、孙悦、朱云英、、赵、周、、冯坤、刘亚男、薛明。

中国男排最好的成绩是1979年2月,65438+中国男排拿到第一个亚锦赛冠军,只参加了1984洛杉矶奥运会。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男排最终名列第八。连续五届奥运会,中国男排都未能出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获得了直接作为东道主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权利。2008年6月5438-10月,中国男排重组,主教练周建安组建了一支新老结合的队伍。在近半年的训练比赛中,中国男排逐渐形成了自己快速变化的特点,这也是他们对抗欧美强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