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历史上对南海的海洋气象和水文观测做出了哪些贡献?
1930年4月,远东气象会议在香港召开。当时,南京气象学院、青岛天文台、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小吕宋天文台、海防天文台、香港天文台、香港海军航空兵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当时,法国海防天文台台长布鲁松和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台长老继德与与会代表一起,共同向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在西沙群岛建设气象观测站的建议。根据这一建议,中国政府在西沙群岛设立了气象台、电台和灯塔,与岛外其他地方建立了联系,保证了经过这里的船只的航行安全。
65438年至0955年在马尼拉举行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航空大会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省当局加强南沙群岛的气象观测,但没有代表提出任何反对或保留意见。因为附近海域的天气报告对国际民航飞行意义重大。
1988 65438+10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我国在南沙永暑礁建设了载人海洋观测站,编为全球海平面联合调查网第74号站。其主要任务是观测南海近20个项目的水文气象要素,包括风向、风速、雷暴、潮位和波浪。27年来,该站累计获取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数据500多万条,为通过南海的中外船舶提供了可靠的航行水文气象保障;该站通过中国国家海洋局向世界气象组织提供1月平均潮位数据,每5分钟提供1实时潮位数据,在国际减灾、海洋气象预报研究、海洋资源和平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