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信的《立碑启事》

?最近整理老照片,看到我和父亲在新纪念碑前拍的两张照片,想起父亲李建树为敦化市政府设立的新纪念碑题词的一件往事。碑文承载了1300年前渤海国的人文记忆。

在我的家乡,吉林省敦化市以南3公里处,有六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人们称它们为“柳丁山”,它的主峰在山的西端。在柳丁山麓,有渤海王国早期皇室和贵族的坟墓。其中,渤海王大钦的第三代女儿惠珍公主的墓最为著名。墓中出土了许多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块墓碑和一对石狮,吸引了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前来探索和参观。早在1961年3月4日,它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在2001的秋天回到家乡时,父亲提出带我去参观柳丁,我愉快地同意了。虽然柳丁位于城市的南郊,但我没怎么去过。小时候比较远。路过信江大桥的时候只能远远的看到。后来,因为我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去外地学习和工作,我去柳丁的机会就少了。

?一天早上,我和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路向南。过了通往六顶山的河桥,我们往前走了一会儿,向西拐上了田里的一条土路,过了一会儿,我们沿着山路骑到了南边的六顶山。

?初秋的风轻轻吹着田野,白云在天空中飘荡,远处连绵的群山像滚滚的波涛。山路两旁种着绿色的庄稼,鲜花盛开。一排排玉米秆直立在地上,头上顶着一簇簇黄色或棕色的流苏,长长的绿叶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我的父亲对中医很有研究,他告诉我玉米须可以治疗肾病,并采摘一些作为药材。

?爬上一个山坡后,传来一阵火车的隆隆声。我看见一辆小火车由西向东驶来。火车头烟囱冒着黑烟,拖着一连串相连的平板车在脚下的铁路上行驶。火车的汽笛声在山谷中回响。中间的平板车上坐着几个老乡,旁边放着一些鼓鼓囊囊的袋子。我很好奇,就问爸爸火车是哪里来的。我父亲告诉我,那是一辆从古力林场开来的小火车。那里的人们乘小火车去市场或做生意。小火车道是日本人为了掠夺森林资源而修建的。

几年后,当我回到敦化时,听说所有的小火车线路都被拆除了,我感到非常遗憾。如果小铁路留下来,它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可能会吸引许多游客体验小火车穿过蜿蜒群山的乐趣,感受春夏秋冬山里的多彩世界。

?我和父亲继续沿着山路骑行。转过一座小山后,我们向东走了不远。父亲示意我把车停在路边,带我去了山坡上。我指着一个用铁栅栏围着的地方,告诉我这是惠珍公主的坟墓。我靠近栏杆,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惠珍公主的墓,四周杂草丛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惠珍公主的坟墓。这个古老的遗迹与悠久的历史相连,积淀着一个王国失落的身影。

我和父亲又骑了一会儿,看到路边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石碑的正面写着“唐翠新杯”几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唐题写的。父亲给我看了石碑背面的碑文,告诉我这是他写的,记录了一千三百年前唐朝女英雄崔新来敖东城宣诏的往事:

?“大是唐朝墨洪氏族的首领,于汉武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呼韩河畔敦化称帝,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派郎拜为渤海郡王、呼韩太守左将军。时光流逝千年,山河依旧美丽,中华统一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壮举,纪念崔新那天的到来,渡海贴山,冒险历尽艰辛,宣布隆重的追封仪式,从而开启了敦化建设和治理的开端,了解了民族友谊的感情。因此,在这里建造纪念碑是一个永恒的抱负。1995年6月看太阳。”

?石碑的作者写了他父亲的名字。碑文是与父亲共事多年的老朋友、敦化市文史专家杨明谷所写。笔迹是丰富和强大的,雕刻是张文富。石碑默默面对大地和天空,历历在目的往事让人浮想联翩。

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晚期,古老的苏神人就在白山黑水之间繁衍生息。肃慎人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中有不同的称呼,即先秦时期的肃慎,汉代魏晋时期的苦楼,南北朝时期的卜吉。与唐朝合称渤海国,后称渤海。

隋唐时期,漠洪发展成为东北最强大的民族,分为七个部落。其中,生活在松花江上游和长白山的莫宏被称为莫宏。墨红的音译原意是“山地部落”,松花江古称苏木江,墨红实际上是“的意思。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灭辽东高句丽后,为了加强统治,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依附于高句丽政权的人强行迁到内地。其中,粟末高句丽人的首领戚思弼和项,率领他们的军队向当时的颍州(辽宁朝阳)进发。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李德忠乘机反唐,次年攻破颍州。唐朝的郡守碧玉和项趁乱东归,而唐朝的武则天为了区别对待,用重兵平定契丹,采用了笼络唐朝郡守的手段。赐齐思弼为徐国公,项为甄国公,并赦其罪。但齐思弼拒不受命,被唐兵追击。齐思弼战败被杀。不久,要饭的大象也病死了,他的儿子大玉荣率领部队继续赶往苏神故里。他们在天门岭打败了追击他们的唐军,向家乡进发。

?公元698年,大左戎率兵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西南)建城居住。他拥兵称王,谥号“震国”,以尊称“达”自创姓达。不久,都城迁至呼韩河畔(今牡丹江),取名呼韩城,即后来的敖东城。

渤海国与唐朝之间有过战争,有过接触、交流、融合的过程,但总体上还是以和谐友好的贸易关系和藩属关系为基础的。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习安复辟后,为了全力对付突厥人,钦差大臣张行济被派往地震重灾区安抚突厥人。大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并派自己的儿子大门揖作为人质加入唐朝保卫首都,大大缓和了唐朝中央政府与洪的关系。不久,由于契丹、突厥连年侵边,道路不通,使命未达成,封爵未果。

据《旧唐书·渤海列传》记载:“宗瑞生二年(公元7 1 3年),派崔欣到书拜左孝威为将军,渤海郡王,仍视其地为胡汉国,赐为胡汉国总督。自然,他每年都派使节来朝贡。”

裂纹寺是唐代负责外国客人和仪式的官方办公室。裂寺的头领和副官是裂卿和裂。当时,崔新带领一群人在秋冬季从唐都长安出发,做了一次短暂的过夜旅行,放眼东北。他们在登州(蓬莱)乘船渡过渤海,到达旅顺。休整后,他们沿海岸向东航行,至青泥铺(今大连青泥洼桥一带)和石人岛(今石岛市),然后进入鸭绿江,溯江而上,转向陆地。册封后,镇国有了新的名称,专称“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国家。

达左戎热情款待了崔新一行。崔新在敖东城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冬天,在此期间,他领略了北方壮丽的山河风光、广袤幽静的原始森林和独特淳朴的民族风情,品尝了当地的各种美食和野味。

次年春夏交接之际,崔新率领代表团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征程。当他再次来到渤海之滨的旅顺,面对海天交界的地平线,崔新想起自己的使命和由冷到热的旅程,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次追封事件,他命人在金山南麓和西北麓挖了一口井作为纪念。并在西北脚井旁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下面的话:

办节,宣布工作,预约。

裂鸿卿崔心静二永。

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29字碑文书法苍劲有力,记录了这次追封的经历。裂井和石刻证明了唐代时期旅顺口是中原与东北的海上交通大动脉,是唐朝与渤海郡隶属关系的表征,也是中原王朝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交往、渤海归属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被称为“东北第一碑”。

?敦化作为崔新宣旨地震国的首都,为纪念崔公宣旨的功绩,在六顶山古墓前立了石碑。

?我和父亲在石碑前和石碑后拍照留念。父亲带我去看这块石碑,我很自豪。我也能想象父亲在书桌前题词的样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渤海历史的清醒认识,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和梳理,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父亲早年研究敦化历史,与好友、敦化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忠义就敦化历史和文物知识有过多次探讨和交流。他在渤海时期到东牟山,也就是今天的成山子山城,探古探幽,作了七律《登东牟山》:

所以追求家基靠山,千百年来的青苔印记。

铁骑金旧野,贾映新天。

望山河,胸襟宽,韵句宽。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光趁着喜悦而欣喜。

10年后,父亲参与编纂《大德敦化与崔新之事》一书时,被他在万里跋涉所打动,写下了《崔新罩轩七法》:

万里跋涉山海,宣扬自己的劳动和刚正不阿,赞美自己的正直。

车库僻傲雪,舟渡汪洋孤影。

郡王的称号是一种长久的友谊,安慰诸侯,显示永福。

今日中国统一,清平乐奏红日。

?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李白喝醉了草,是为了吓唬蛮夷。据说渤海国的第二代君主武王曾经以蛮族威胁唐朝,威胁唐朝把高句丽割让的176城给它,否则兵戎相见。满清无人识字,唐玄宗不知所措。在何的推荐下,李白在酒后读了《清音寺前》。玄宗命李白上书声讨。李白不停地挥着手,很快看完了《吓唬人》这本书。渤海王看了这本书很震惊。众官大臣都以为中国有神仙相助,于是他马上写了投降书,愿年年进贡,年年来中国。后渤海派王孝廉到唐修理。父亲曾经写过七律《李白斥责蛮夷》:

一个男人的书气势十足,他敢于骄傲地打开军事机器。

多亏了李,,王孝廉才被发配到唐朝。

奥楼水长涌,怪山总以东牟山为标。

白云千年为狗,今日晴。(注:Olou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

?渤海国建立于698年,于926年被契丹所灭。它存在了229年,产生了15个王者。

?渤海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模式,三省六部,地方执政。全盛时期有62个州130多个郡,5个首府,15个府,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南部沿海地区。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崔新留下的裂井和石刻已经暴露在野外。1895年,时任山东登莱士兵、安徽贵池人的刘派人在石刻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石亭,保护裂井和石刻。第二年八月建亭,名唐北亭。

?1905年,日军攻占旅顺口。在看到这块石头的那一刻,日本海军中将丁公友香意识到了这一宝藏的文化价值。1908年,他下令将它运到日本,呈献给天皇。明治天皇爱不释手。每当他看着红磡井里的石雕,摸着厚厚的石头,就联想到辽阔的东北。我曾经去黄金山旅顺寻找裂井的位置,但因为是军事禁区,我没能这样做。

渤海效仿唐朝制度,学习中原文化。曾被誉为“海东兴邦”,渤海文化从此开始。渤海为东北开发和维护领土完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记载,渤海向唐朝派出使团140多次,唐朝还专门设立渤海馆,接待渤海的商务事务。唐也曾十几次派人下渤海。渤海王子和贵族子弟纷纷来到中原求学。诗人文写过《送渤海王子回家》这首诗:“新疆海虽重,有家有车有书。盛勋故国归,美句在中国。划界分为秋涨和驶往蜀一带。九门太美,回首是天涯。”展现了这一时期渤海与唐朝交往的史实。

?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渤海迁都仲景(今陇西古城)贤德府,六顶山的古墓大多是渤海迁都仲景时期的遗存。

?公元926年,辽朝皇帝卢野阿保机灭渤海国后,契丹统治者为了避免后患,将渤海国的强族和一部分人迁到辽阳、抚州、锦州,使他们之间无法交流。为了消除渤海人对故国的怀念,他们烧毁了渤海都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的宫殿、寺庙和民居,渤海的文字记载也在大火中化为乌有,200多年的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海东文化”湮灭在历史的废墟中。

敦化市张寒南街中医院南侧,有一座为纪念唐代渤海郡而建的渤海广场。广场北侧入口处,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唐代仿古石门。道路两旁依次排列着装饰精美的门仿柱,像整齐的仪仗队欢迎游客,再像半圆形的长廊欣赏古代。由厚厚的棕色木方组成的开放式廊顶,建在红色的立柱上,造型简洁,优雅别致。

广场中央,雕刻着唐诗的长方形柱子排成一圈,为这里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意境。一座半环古色古香的亭子飞檐上翘,亭子两侧猩红色的柱子泛着红光,天花板上的彩绘图案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亭旁绿树掩映,花草错落,让人想起“亭外古道旁,碧草连天”的意境。

广场上有一面巨大的浮雕墙,正面是渤海十五位国王的画像,背面是人们的宗教信仰、婚俗、渔猎、农业生产、风土人情等,让人对古代渤海有了直观的认识。广场东侧地面上的青铜雕塑,展现了渤海鼎盛时期的管辖范围和历史沿革。

广场南侧是东谋山景区,山上有瀑布、城墙和小巧别致的亭台楼阁,再现了大左戎建立地震之国的场景。广场的南面是唐代使者崔新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手持一个莲花结。只见他袍服飞扬,神情坚定,左手持莲花结,右手遥指远方,仿佛在出使途中无所畏惧,不畏艰险,让人由衷赞叹他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繁荣边疆方面的历史功绩。

渤海广场上的主题雕塑是一座写有“人”三个大字的高塔,造型独特,挺拔,犹如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挺拔直入云霄,下方有一个大德敦化的宝鼎,象征着安定吉祥。

敖东城遗址是渤海国早期都城,故称故国。位于渤海广场东北两公里处,属于敦化市东南角,牡丹江北岸。这座城市的建筑是仿照唐朝的首都建造的。城墙为土筑,有内外城,东西长400米,南北长200米,周长1200米。内城呈正方形,边长80米,外城方圆四里。这个城市出土了铜币、石臼和陶器。

小时候父亲带我在牡丹江边,指着一片地势很高的田地告诉我,这个地方曾经是渤海国都城敖东城的所在地。当时还能看到半米多土垒的古城墙,有人在耕作。

?“春风不知兴亡之义,草年年填老城。”熙熙攘攘的城市早已失去了车马的魅力,人来人往的喧嚣,宫殿城堡的气派,歌舞升平的气派,达官贵人的骄奢淫逸,满街烟火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英勇而野蛮的争论已经消失了。曾经的敖东城,深深的隐藏在茂盛的杂草和岁月中。随着河堤的南移,

如果说唐朝的纪念碑揭示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那么惠珍公主的墓就是岁月留下的雪泥爪,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悠远。

前年秋天,我又一次来到柳丁,进了景区大门后往西走。只见远近层次分明,树木葱郁的莽莽群山。飒飒秋风下,灿烂的金黄色、暖橘色、鲜红、淡雅的黄色、青翠的绿色仿佛不甘寂寞,从山上冲了出来,把满山的树木渲染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放眼望去,景色万千。

沿着新铺的柏油路走,有一座三门四柱、重檐的木牌楼。上面的横匾上写着“六顶山古墓群”的金色大字,文化底蕴深厚,透着一种干净肃穆的气息。

?走进大门,幽静的树林被斜斜的树枝和斑驳的树影包围,徘徊在玄武岩铺成的道路上。两边植被郁郁葱葱,错落有致,让人目不暇接。橡树上的黄叶又宽又大,叶脉清晰,表现出饱满的张力,透露出北方秋天的豪放和风情,也展示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玄妙。

?路边高大杨树的枝干闪着银色的光泽,在五颜六色斑驳的景色中显得格外耀眼。挺拔的身姿就像士兵列队向行人致敬。几只松鼠在树枝上翻来覆去,给寂静的森林增添了一点灵气,仿佛在提醒游客,它们是这里的守护者。

?以前封闭的铁栅栏不见了,每个古墓都罩上了一个大大的玻璃保护罩,就像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充满了现代气息。渤海的历史离我们那么远却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整个墓群分为两个墓区,共有石棺墓和石棺墓100多座。墓葬中以渤海第三代、王大、最为著名,墓碑样式为唐代流行的骈文,如“妇人德明,誉期较后;母亲的意思是牧牧,余庆集中在无边的领土上。”“利用时间去分辨,明确日月;李记持机,任俊、干坤扛。”“玫瑰是罕见的,叶子就像一株琼树的花;瑞士的品质无与伦比,像冯坤的片玉一样温暖。”本文主要描述了惠珍公主的出身、气质、外貌、教养、出家以及对节日的忠诚。都是节奏和谐、修辞华丽、字迹古朴苍劲、笔法流畅的工整句子,证明渤海使用汉字,熟悉中原文化的渊源。墓碑是书法和文字中的稀世珍品。

?出土的石狮造型雄浑生动,雕刻细致,刀工娴熟。它们是唐风格的,反映了吸收了那个时期汉族文化后灿烂的渤海文明。除墓碑、石狮外,还出土了镀金泡沫钉、镀金丝带、瓦片、兽面砖、陶罐等其他文物,揭开了渤海文明的神秘面纱,为渤海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证实了牡丹江上游的敦化地区是当时旧渤海(地震国)的都城,也反映了当时的古渤海和唐朝。

?走出古墓,我看到路边立着一座高仿的惠珍公主墓碑。前面不远处有一片开阔的平地,像书案一样,西边有一座小山峰。这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

?这片平坦的土地上现在已经建成了一片花海。在开花季节,空气中充满了花香。彩纸做成的风车排列在小路两旁,通向远处吉祥的花海。各种迷人美丽的花朵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广场,就像一张巨大的织锦地毯铺向天空。有一艘木头做的大船,停泊在花影深处,登上它,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海浪中,让人心旷神怡。

?花海前点缀着一池波光粼粼的清水。水面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倒映在水中,横跨水面的吊桥宛如彩虹。白云像棉花一样飘在天上,和地上的花一起观赏比较。美丽的风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望无际的山,一望无际的河,一望无际的原野,养育了东北各族儿女,也赋予了他们粗犷的性格和豪放的胸怀。在这个千年激荡的历史舞台上,族群间的纷争、战争、和平与融合轮番上演。出现了无数个金戈铁马、鼓角相争的场景,演绎了五彩缤纷、风雨飘摇的时代故事。

?唐代崔新的圣旨揭开了千年历史的一角,诠释了瞬息万变的历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