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酿酒的历史发展

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

主流观点认为,原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自然界有大量含糖的野果,空气、灰尘、果皮上都附着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酵母有可能把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葡萄酒。

另一种观点认为,宇宙中有些天体是由酒精构成的,如果制成啤酒,可以供人类使用几亿年。这正好可以用来说明酒是大自然的自然产物。人类没有发明酒,只是发现了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酿酒的历史大约始于4 ~ 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类”阶段。当时人类有足够的食物维持基本生活,所以有条件模仿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造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简单地重复了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有目的的人工酿酒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出现之后开始的。这个时候人类有了更加丰富的食物,然后又制造出了精美的陶器器皿,使得酿酒成为可能。据出土文物考证,约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就有刻有啤酒制作方法的泥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用大麦、小麦和蜂蜜制成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这个地区用苦味剂酿造啤酒。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农具,也就是农业出现了,使得用谷物酿酒成为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粮食酿酒的“萌芽”时期。那时,酒是用谷壳(发芽的谷物)制成的。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雕像、坛子、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了当时酿酒已进入流行时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大多属于黄酒。

根据考古研究,葡萄酒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代酒:果酒和奶酒

第一代人工酿酒是果酒和奶酒。人们把含有糖分且容易获得的野果和动物奶放在容器里,让它们自然发酵,于是就产生了含有乙醇的果酒和奶酒。也就是说,第一代人工酿造是在不添加任何糖化发酵剂的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将原料储存后,在适宜的温度下,令其自然发酵。

第二代酒:粮食酒

人类酿造的第二代酒是人工发酵酒。人工发酵酒是在酿造原料中加入糖化发酵剂,即曲药进行发酵。这款酒的产地是五谷(谷物)酿造的产地。众所周知,粮食酿酒不同于野生水果的天然酿酒。谷物的淀粉在糖化前不能直接发酵,所以人工酿造比含糖野果的发酵要复杂得多。

第三代白酒:蒸馏酒的诞生

最迟在元末明初,中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馏酒酿造技术。“中国第一酒坊”方水晶始于元代,是历史上最古老的酒坊。其历史价值堪比秦始皇兵马俑。

煮粮是中国人酿酒的第一道工序。粮食拌上酒曲,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摊在地上,这是酿造的第二道工序,即搅拌、配料、堆积、前期发酵的过程。酒窖里进行的是酿酒的第三道工序,进行原料的后发酵。窖内发酵的酒曲酒精浓度仍然很低,需要进一步蒸馏浓缩才能得到酒精浓度较高的白酒。传统工艺由俗称天锅的蒸馏器完成。至今流传最好的酿造工艺是贵州茅台镇的千年酿造工艺,最有名,流传至今!(文章来自微博中的用户。更多酒文化知识,请关注微博中用户:一品-酒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