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演讲室寻求反馈

& lt百家讲坛>看后感想

于丹在《庄子》中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其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深深打动了我。她说我们应该像牧羊人一样做事,看着最后一只羊。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会跑得很快。现实中,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某些羊已经落后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类似的还有一个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木板组成的。要看桶里装了多少水,而不是最高的板子。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看他们,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付出太多的努力。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学生是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只有把学习后进生的成绩搞好了,那么我们班的成绩才会好。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最后一只羊。只有把握好自己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任何比喻都有不恰当的地方。我们对学习顺利的学生要求更高。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要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需要给一些指导就可以了。

这一次《百家讲坛》让我感触良多。

《百家讲坛》是一个很好的栏目。有时间会经常看。

傲慢与偏见-< <百家讲坛> >评论。

是央视制作的非常成功的节目,也是为数不多的我能坚持看下去,喜欢看的节目。就像和一个从未蒙面的女孩不断接触,她和我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所以我总想看到她的脸。看了很久,学者们在电视上谈笑风生,嘲笑方遒的潇洒风度,所以我来看看这一幕。机缘巧合,我在网上看到了最新录制节目的时间表,正好是免费的,地点就在央视附近,就在不远处,那一刻我很激动。

没想到收视率这么高,影响这么大。它被安排在一家酒店的地下室录音。我左拐右拐找到了拍摄现场。有点像“千百度找她,忽然回头看了一眼隆冬的黑暗处”。进了画室门,左边是六排阶梯形的椅子,右边是熟悉的大讲台。它总共有3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近65,438+000人和三个相机座位。整个工作室很简单。只是一个传播文化,交流知识的媒体平台。它重在内容,它要的是真实的东西。只是平平淡淡的外表和华丽的内心就足够了。这是对春晚的极大讽刺,包装离谱,内容空洞虚假。

我听了易中天先生的讲座,他是代替我的;我不太喜欢用崇拜这个词。我记得有个哲学家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崇拜不就是趴下吗?从相对平等的角度理性看待一个名人更明智!中午,许多人来听讲座。易先生的声望仍然很高。他来的有点晚,个子不高,一米六五左右,但是很有精神。他做了一个优雅的手势,开始和现场的观众交流。他随和、睿智、谦逊,这增加了我对他的好印象。然后全场鸦雀无声,讲座开始了!

易老师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在;他讲的是历史,这除了专业背景外,与他在研究中西哲学、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的深厚造诣密切相关。他用现代甚至后现代的语言解构历史人物,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突然变得像一个披着红领巾、绿外套的小女孩——鲜活生动,也让那些“化为尘土、泥巴”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活了起来。易中天独特的个人见解和视角,以及他在众多读者中举重若轻的从容,造就了他极具魅力的讲述历史的风格,其中颜崇年、周、纪连海等人都是大师级人物。为他们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他们是;注入了无穷的魅力。这就是这个节目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也有很多对;诚然,对演讲人的个人批判甚至否定,受到象牙塔里其他学者的嗤之以鼻,被世俗功利主义者不屑一顾。就内容而言,它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不能用文革的思想看问题,更不能用放大镜看它的缺点。毕竟瑕不掩瑜。首先是面向大众的节目,自然不能用写学术论文的标准来看待。它让很多人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术和知识从寺庙走向江湖。它们不再是学者们高高在上、闭门造车的东西,山山水水也能被我这样的沙里巴人认识、理解、吸引。两者之间可以架起一座桥梁。在这个浮躁,功利,物欲横流,名利无处不在,文化知识被视为粪土的社会,一个节目能做到这一点,能影响这么多人,真是太棒了!

至于说者个人观点的对错,我觉得还是要尽量看清自己的偏见和感受,脱离理性,尽量客观看待历史。我们不相信他们所说的,不盲从,保持怀疑,经历一个漫长的旅程去识别,分析,触摸历史。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自然也就没有绝对权威的理论观点来指导历史。每个人都是由于知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对历史有各种偏见。所以,越是接近真相,越是要坚持相信偏见。至于这个“度”的把握,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比较推理来把握。从整体来看,这档节目通过这些学者在极其朴素的环境中,对《史记》严肃、认真、朴实、人性化的整理和介绍,向今人展示了知识之美、史实之美、启蒙之美。我们有什么理由否认呢?去鄙视它?嘲笑它?有什么理由不欣赏呢?

《百家讲坛》评介

作者:梁文章来源:四班(1)点击量:358更新时间:2007年5月9日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下取得的地位。

当时汉高祖在位的时候,李渊皇帝治国有方。那时候全国晚上不关门,路也不接。这时,李世民开始夺取王位。他的第一步是给太子和齐王动手术。他设计了一个在玄武门杀死太子和齐王的计划。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皇帝不惩罚李世民?因为他的名声太高,杀了他会导致天下大乱。在杀死齐王和太子之后,李世民派他的一个将军去请求皇帝解除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正在划船。当他们看到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他面前时,他们吓坏了,明白了这个人的目的。但是皇帝平静地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那人说外面生活混乱,请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统一安排,听从他的指挥。他旁边的两位大臣也为李世民说了好话,但皇帝没有办法,只好交出兵权。所以他就把皇位让出来了,因为当时兵权就是一切,所以李世民自然而然就当了皇帝。

当李世民成为皇帝时,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他篡位,有人说他继位。历史书就是历史书。换句话说,我认为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死自己的兄弟和父亲。他虽然达到了目的,却失去了兄弟情谊和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谈小沈阳》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主张带着仇恨去抱怨,因为报复是什么时候?他不主张以德报怨。他说这是浪费。简直是浪费生命。想象一下,人家很对不起你,但你还是忍辱负重,会让那个人觉得你可以被欺负。这样会让那个人看不起你。你要用你公正开放的性格,既不是美德也不是怨恨,把你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有用的地方。

于丹教授给大家生动地讲解了孔子的文言文。人很容易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她告诉我们的人生哲学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了笔记。我需要学习这些知识,因为我在我面前总是感到困惑,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困难的事情。现在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作为老师,不应该只看。同学们也可以看看。

CCTV10《百家讲坛》(第二稿)点评

苦丁茶

小时候每看一部影视作品,都要写影评。但是年龄越大,看完电视节目就越难有感觉,尤其是对于电视节目。大部分是消磨时间,看完就忘了。即使他们感觉到了什么,也会在一瞬间擦肩而过。就算被骂,比如为什么那么多药品广告,哪个猪做了这么简单重复的广告,B低.................................................................................所以,难得有感觉,更难得让自己敲出来。

央视广告说:报告厅、祭坛都是好酒。虽然连我儿子都知道广告是夸张的说法,但能吸引我每周(不是每晚)必看的节目,质量还是很优秀的。

就像今天,在听于丹教授朗读《论语》之后。我深受感动,坐在沙发上沉思了很久..........

我知道我不能隐居在三清山顶,也不能隐居在桃花源,但只要我的心灵是充实而自由的,我依然可以快乐,我内心的快乐可以让我发光。其实就是真正做到“随遇而安”。

我和LP曾经很愤怒,痛恨儿子的懒惰,痛恨工作的繁琐,痛恨这个丑陋的世界...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心胸不够宽广。“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

“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的这句名言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同样意境的名言就更多了。其中有一副对联“风来散竹,风过竹不留声”,“雁过寒池,雁过池不留影”,所以“君子来时心始现,去时心空。”

以前,我缺少的就是这样平和的心态。我一直给自己贴上完美主义者的标签,为每一件事都很努力。像林彪元帅打仗一样,每一仗都力求全胜,全军覆没。很累。厌倦的东西,放不下,输不起。我的心总是和某些东西绑在一起。

在此期间,于丹教授一夜成名,丝毫不逊于易中天。其实我更喜欢后者。人们都说:读史可以让你头脑清醒,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立志做云中野鹤的人来说,读再多的历史有什么用呢?只是教孩子讲故事而已。所以我还是想集中精力看百家,听孔孟。

虽然论语不如三国精彩,但我不喜欢于丹JJ的长相(不够女人味,也不喜欢她穿素色短袖衬衫出现的形象)。但我还是感谢她告诉我,并为我提炼了以上的人生哲学。虽然这些道理原本就存在于我的脑海里,但是太模糊,不深刻。现在是恍然大悟!蓦然回首,这几年做的一些事,幼稚可笑。

有人形象地把看《百家讲坛》比作“咀嚼食物喂人”。没有咀嚼的过程,味道和营养必然会少一些。一位著名艺术家有另一个比喻:历史古典文学就像美味的坚果,只有少数社会精英才能品尝到。大学教授在电视上讲故事就像敲开坚果让大家分享。

没办法。我只是一个平民。我没有闲情逸致,也没有能力“敲打”“咀嚼”,只好接受别人的“喂食”。的确,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我是不可能用垂直的、传统的方式去买20本《论语》的。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看书了。

有趣的是,有些人把于丹比作“文化奶妈”。哈哈,人奶最有营养!

其实比起这两位,我更欣赏的是名师颜崇年,一个绝对杰出的学者。还有其他名师也走上了神坛,希望以后能慢慢品味,也希望能陆续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