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塔公园的历史沿革

闽江下游三水交汇处有福州马尾港罗星山,过去位于江中部。一座塔矗立在山顶,是海天一色的中流砥柱。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罗星塔。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的美誉。世界邮政地名是“宝塔锚地”。几百年来,世界各地到马尾的信件,写“中国塔”就能到达。

据说一两百年前,外国人在福州马尾外海远远看到罗星塔,欢呼一声,“中国塔”。此前国际公认的音译(淘)是福州语音。——这说明福州接触西方太早了。

据王应山的《杜敏记》记载,广东的一个强人密谋抓住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柳七娘,先诬陷了她的丈夫,并把他带到了福建。柳七娘不屈不挠,随丈夫来到福建。不幸的是,丈夫在途中去世,她变卖了财产,祈求亡夫保佑,在这里建了一座塔。原木塔毁于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港口需要一个招牌。天启四年(1624),就地重建,石砌,亭式结构,七层八角,内外有神龛,塔基直径8.6米。塔刹石桌式,上面有驿灯,晚上全是灯光指引船只。清同治五年(1866),马尾设船政。为了保护古塔不受雷击,船政工作人员在塔闸上安装了一个大铁球,插上避雷针(针尖到塔基础31.5),将带针的铁棒连接到河底。铁器锈了很久,后来被台风吹走了。1656年,郑明成功恢复中原,进驻罗星塔,并在塔下修建土城寨,部下坚持抗清一年。清初,城依山而建,称罗星塔城。设立汛期号,罗星塔汛期号;把塔当瞭望塔,当烟墩(烽火台)。到了近代,国际上的传说是,穿越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飞箭(剪刀手)船,11船在塔下水域角逐,是盛世。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中,清水师官兵在这里英勇抗敌。1926中的重新安装。1964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其进行了修缮,修复了大铁球,重装了避雷针,每层加了铁栏杆。1985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