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历史故事

寒食节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因战乱被流放,他的仆人介之推一直跟着他,割股侍奉国王,以满足重耳的饥饿。后来,重耳成了晋文公,奖赏了他的大臣,而介之推住在山里,拒绝接受奖赏。为了逼出颉利,烧了山,但颉利执意不出山,最后抱着母亲死在柳树下。

介之推简介

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忠臣。作为晋国君主晋文公的忠臣,介之推是一个不追名逐利的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赞誉。比如“分股报国”、“不要谈你的政绩”、“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了悼念介休,下令将全国各地焚烧介休的3月5日定为禁火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冷食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处处歌舞,落花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在皇家园林的柳树上。

夜幕降临了,宫殿里忙着点蜡烛,烟雾飘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里。

冷食

二月的江南,繁花似锦,其他地方的寒食,远没有悲伤。

穷人往往没有烟火,不仅在明朝。

冷食之夜

寒风刺骨刺脸,梅花似雪,杏红。

深夜,斜斜的秋千索静静地垂着,烟雨朦胧,亭子的远景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