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的神学发展

18世纪,资产阶级在欧洲取得全面胜利。思想文化表现为崇尚理性和自由,对一切旧制度采取批判态度,故称启蒙时期。这一时期新教出现了一批哲学家,如德国的莱布尼茨、莱辛、康德,英国的洛克、贝克勒、休谟等。他们用理性主义哲学来论证和解释基督教信仰和神学。他们主张思想自由和宽容的原则,试图在信仰和理性之间进行某种调和,如英国的自然神论和旷达主义,德国的理性主义神学和荷兰的阿米纽斯主义。这些都对19世纪新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派,如英国卫斯理兄弟创立的卫斯理教派。在此之前,起源于15世纪胡斯运动的摩拉维亚兄弟会在亲森多夫的倡导下有了新的发展。这些教派非常重视信徒的精神生活,在组织和礼仪上更加自由灵活。后来传到北美,发展很大。

19世纪欧洲的新教在启蒙时期理性主义的冲击下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施莱尔马赫受康德批判哲学和谢林浪漫主义的影响,将宗教视为情感的产物,强调个人宗教体验的重要性。他被称为现代新教神学之父。后来在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熏陶下,鲍尔、施特劳斯等一批神学家以杜宾根大学为中心,对传统信仰和早期基督教发展史进行了新的阐释。杜宾根学派对圣经考据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理查德提出了“回到康德”的口号,并把道德价值作为捍卫基督教的法宝。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哈那克、特鲁克等自由主义神学大师。自由主义神学强调人的价值和自由。在保存道德价值的前提下,主张调和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主张社会改革,以改良代替革命。仍然有一些人,在社会革命的浪潮中,试图将基督教信仰和伦理思想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比如英国的莫里斯和金斯利提出了“基督教社会主义”,美国的拉神布什提出了“社会福音”的思想。

20世纪西方世界的各种危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使自由主义神学面临绝境。取而代之的是以巴尔特和布鲁内尔为代表的新正统神学。它强调人类的堕落和罪恶,宣告历史是人类永远无法逆转的。只有否定自己,完全遵从神的旨意,以“神的话”作为判断的依据,人类才能得救。它声称这是对路德和加尔文正统教义的回归,回到了奥古斯丁和保罗福音的真正含义。二战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主导地位被新正统神学取代。另一方面,20世纪初,美国新教中出现了一股反理性主义思潮,被称为原教旨主义,与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现代主义相抗衡。原教旨主义认为,必须接受耶稣作为处女诞生、肉体复活、十字架救赎、基督第二次降临和圣经每一句话都绝对正确等传统教义,作为信仰的基本动脉。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使美国新教陷入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并导致了一些教派的分裂。此外,一些原教旨主义派别与鼓励宗教狂热的招魂术者或灵结合,在欧美出现了“宗教复兴”,促进了传教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教的传统教义和社会伦理受到了世俗主义、怀疑论以及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的冲击。主流派日渐衰落,信徒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派别。20世纪初,一些新教教会发起了普世教会运动,试图在基督教世界协调关系,加强合作。东正教也表示支持。以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为代表的这一运动,半个世纪以来未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核心。天主教和一些有大量信徒的新教非主流教会还没有参加。21世纪,新教正朝着多元化和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重新分化和组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