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丽总是争夺历史上的地位?李白与杜甫之争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60年代末70年代李白、杜甫的诗人元稹,在《唐人杜君墓碑文序》中有“李、杜为当时人所称”一句。可见,李白和杜甫去世前后,有一种“杜丽”之说。李白与高适、孟浩然、何等诗人的关系很好。李白曾写下“我爱孟夫子,你的名气升到天上”,可见他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李白与诗人高适(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关系很好,但他们没有走在一条“路上”,后来关系疏远。李白和何是更好的朋友。李白第一次走进长安街,遇见了何。此时何诗已名满天下,官至三品,无论哪方面都算得上顶尖人物。李白的《蜀道难》让何惊叹:“你真是个丢人现眼的白金星!”从此李白有了“谪仙”的绰号李白第二次来长安也是因为祝贺。但这群人的诗歌才华、家国情怀、个人魅力,显然与李白、杜甫不是一个层次的。后人将李白和杜甫并列,称之为“杜丽”,经过反复斟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闻一多说:李和杜相遇,两个明星相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没有什么比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李白和杜甫无疑是两座巍峨的大山,是艺术生命的两个标本,是支撑中国文学和东方文明的两大支柱。自唐代以来,人们在谈到其中一个人时,一般会联系到另一个人。其实两个人见面有据可查的记录是三四次。有人统计了他两首诗中涉及对方的诗句。李说杜,诗三四首;杜说李,诗近二十首。这个数字说明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和牵挂更多。
中唐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杨立与杜甫”或“杨立与杜甫”两大派。谁喜欢谁不喜欢,谁喜欢他的作品或者谁不那么喜欢他的作品,都是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中国有人擅长决定胜负,安排座位,享受戏剧效果。于是,他们拉在一起,互相比较,寻找差异,比较比较,就简单地对立起来,褒一贬一,打倒一,这是必须的。如果你喜欢他,原谅他,屏蔽他;不喜欢他就侮辱他骂他。或者为了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扭曲他。这是我们的错。我们需要纠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