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前身是各种教材编委会。教材编委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教材建设,使我国高校教材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编,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建设局面。

90年代高校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从以编写教材为主要内容,转变为对学科教学进行综合研究、咨询和指导。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前期决策研究、教学文件审批、学科专业评估、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材规划、教材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积极参与和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原教材编委)聚集了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和教学管理专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文件的研究制定者,高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在高校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从1985高校工科基础课教材编委会转型为高校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到1990,举办了近50期暑期教师研讨班,广泛开展了各种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活动,组织了50余次经验交流会,初步建立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两门课程的试题库。这些工作的开展,对高校工科基础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召开的“兰州会议”提出“强化基础,重视应用,分科培养”的改革思路后,各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努力探索理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如数学、物理、化学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课题组,对全国高校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做出了分析评估,提出了理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1992以来,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生物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更新、补充和优化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6+1”的基础课程设置方案。从1993开始,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调查研究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情况。首先,在全国80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组成三个调研组,在10多所高校进行重点实地调研,召开教师座谈会,与负责教学的同志谈话,参观教学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报告,并提交给国家教委。

20世纪90年代初,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和研究活动。经过调查分析,他们认为建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突出过去所缺乏的工程实践、创造性思维、经济管理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思想有四个转变:从专业对口教育到基本素质教育,从重视知识传授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重视性教育到重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从重视学科系统性到工程综合性。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95三四月份,原国家教委正式启动并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到9月份1996,各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陆续参与了原国家教委批准的221重大项目,其中子项目985个。高校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编写了代表国家水平的系列改革研究报告和1,000多种“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培训。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为此,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例如,2001年,非机械专业机械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全国各高校机械基础课教学情况、师资队伍、实验人员、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涉及全国25个省市的126所高校。同时,对香港及海外14高校力学课程的考察工作已经完成。2003年,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办学现状及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与定位、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后,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专家积极参与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修订专业目录,制定基本教学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制定相关学科的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据初步统计,在1985-1990期间,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43门课程和58门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1992原国家教委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颁布高等学校各学科基础专业目录。

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京教[1997]13号)。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基础上,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学科进行调研论证,整体优化配置,反复征求意见。新目录的颁布实施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5438年6月至2003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设立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项目的通知》(高函[2003]141号),启动了相关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学科、专业教学规范制定工作。接到通知后,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召开了相关会议。他们在对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相关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制定了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指导高校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指导学科评估,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提高理工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制定并实施国家教材建设计划。

20世纪60年代初教材编委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校教材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从1961—1966,* *在高校编辑出版了501种教材和工具书,发行约2000万册,初步解决了我国从无到有的自制教材问题,为培养我国高中级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11 6月,教育部向有关高校、教材编委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未恢复)发出了《关于五年(1981-1985)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基础课教材编写计划的通知》。1985 65438+2月,原国家教委向有关教材编委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发《关于制定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科教材建设规划的意见》1986-1990。教材编委参与建设1981-1985、1986-1990国家规划教材。在此期间,教材编委会开展的工作包括:参与部分国家教材的修订,更新教材内容,提高编写质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材出版,使高校教材出版呈现多品种、多元化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并批准了国家“八五”、“九五”、“面向20世纪的课程教材”、“十五”建设出版计划,积极开展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编辑、研究和评估工作。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是“21世纪课程教科书”的出版。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5年5月向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教材规划建设征求意见的函》。可见,在“十一五”期间,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继续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参与相关教学评估。

65438-0995,原国家教委启动高校教学评估试点工作。此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些专家参加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水平评估。此外,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参与了高校的专业评估。比如在应用科学专业的评估中,数学、物理、化学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对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专业进行了评估。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评估标准,对专业点进行了评估。

1991以来,国家遴选了一批代表我国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学科和专业,先后建立了83个“国家基础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51国家文科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教育部的领导和组织下,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了这些教学基地的评估。

5.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在深化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工程”)、各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题库建设,还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

自2001以来,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由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搭建先进化学资源平台* * * * *”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后,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做了大量工作。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后,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研讨会,举办相关师资培训班。

第三,教学指导委员会肩负着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宏观上,高校规模迅速扩大,结构多元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变化呼唤科学、民主、法制的教育决策。在微观层面,随着办学自主权的逐步下放,如何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形成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运行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首先,随着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向宏观管理转变,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咨询、评估、监督等诸多专业管理职能需要分离出来,建立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和评估督导体系,将政府指导管理、学校自主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受委托,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开展一些执行性、操作性、事务性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指导咨询服务和教学评估,逐步形成客观、公正、权威的非常任学术组织参与管理。

二是部分高校在教育思想观念、办学体制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迫切需要与外界交流。,但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这些方面的工作受到影响。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市场化,一些学校在如何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形成有效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整合教育资源和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与外界进行沟通和探讨。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育部领导下的专家组织,可以通过研究制定教学文件、举办相关研讨会、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在这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社会力量办学兴起。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民办学校的管理应强调依法自主管理学校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因此,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在学校资质评估、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估、学校资产评估、教学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任重道远。

在2006-2010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周济部长期望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努力成为教育部宏观管理教学工作的依托力量、指导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实现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推动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导力量。他期望成员们自觉成为致力于教学工作、投身于教学改革、加强自身学习、倡导良好学风的带头人。

与过去相比,新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过去只是由高校的专家组成,而新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是由高校从事本学科教学的专家、企事业单位热心人才培养的专家以及熟悉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关心行业部门人才培养的专家组成。不难发现,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高发〔2005〕25号文件指出,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1)组织开展本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指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3)制定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

(4)接受委托承担专业评估任务。

(5)接受委托承担本科专业设置评审或高职专业设置核定任务。

(6)组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

(7)完成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因此,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