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莫若静,活莫若剑,德莫让,无所作为。

意思是:没有什么比行为更恭敬,没有什么比持家更节俭,没有什么比道德品行更谦和,没有什么比征求别人的意见更重要。

出自春秋左丘明《晋聘周以恭俭让》(选自《国语》),原文节选:

以前《诗艺》里有一句话:“敬则俭,德莫若允则谏。”名单上全是我,礼貌,和一切。夫家宫室不崇,器皿不华丽节俭;除了身体的洁净,外给内给,也是尊重;享受盛宴,不要超过,顺其自然;客之礼,穿上动,请教。

翻译:

过去,历史学家伊尹曾说:“没有什么比行为更恭敬,没有什么比持家更节俭,没有什么比道德品行更谦虚,没有什么比征求别人的意见更重要。”辛公待我以礼相待,这一切都完成了。

他的房子不高,器皿不华丽,很朴素;内外谨慎整洁是恭敬;宴礼不超上官规格,是谦让;酒席的礼仪是仿照上官的行为,所以是多问。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国语》,相传为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但从内容上看,近代有学者认为是战国或汉代以后的学者假借春秋时期国史家记载的原始资料而编篡的。

自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怀疑《左传》是西汉刘欣的赝品。这本书涵盖了从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到西征(约公元前947年)到智伯灭亡(公元前453年)这段时间。

意识形态主题:

作者非常重视仪式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基础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循的规范;作为君子,首先要把礼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关于作者:

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军庄(今山东肥城市石亨镇于恒村)人。春秋末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和《国语》是为了分析《春秋》而写的。当他们被写的时候,他们是盲目的。这两部书记载了西周和《春秋》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保存了珍贵的原始资料。由于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笔,他被誉为“文人史圣”、“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孔子和司马迁都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历史学家把左丘明视为中国史学的鼻祖。被誉为“诸子百家之祖,古汉语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百度百科-金聘周谦恭有礼。

百度百科-左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