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康百万富豪家族

“康百万”是对一个家庭的统称。

位于中原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康百万家创业于明代,兴盛于清初,鼎盛时达到顶峰,咸丰以后逐渐衰落,民国中期衰落。

从六祖康少靖到十八世康,横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至十二代已富庶400余年,盛产嘉鱼、鲁陕三省,在洛、黄、云、伊、京、卫六大河流上拥有数千公顷良田。

“头枕泾阳,Xi安,脚临猗,济南;马跑千里不食他草,人走千里满康家田,就是真实写照。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英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爵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世家,从第6世祖康少经到第18世康兰婷,已经富了12代,400多年了。

历史上有康大勇、康道平、康洪友等十余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以康英魁最具代表性。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安百里教的机会“发财”。富庶三省,航行六河,土地654.38+0.8万亩,财富无数。民间称他为“泾阳、Xi、临猗、晋安;马跑千里不食他草,人走千里有康家田!“赢了一会儿。

康百万靠河运、靠土地、靠“贡献”发了财,多次受到皇帝赏赐,最高官至三等,多次被授予县令称号。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被中国人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有刘,西有张,中有老康”是河南三大富豪之一。

河南商人的精神家园,中原古建筑典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4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临街而建,洞依崖而建,寨围寨围,码头傍河。它集农、官、商三种风格于一身,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建筑,1300多间房屋,73个窑洞。

分为寨上主居住区、寨下居住区、南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板房区等十余个部分。四合院基本属于豫西典型的双向四合院,具有园林和政府的一些特点。各种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建筑的代表。

展室中有名画、古玩珍品,其中“余”匾额入选“中华名匾”,是清代翰林牛轩为康家子弟所撰的家训匾额。

其中一张花费了1700多名工人的楠木丁字床,是由上下、内外各种雕刻而成。共雕出“麒麟松子”“双猩舞绳”等36个图案,由17个部分组成,可拆卸运输,可组合使用,既可供主人休息,也可供侍女服侍主人。

青山绿水环绕,豫商文明随之而来。

在呼图罗的发源地,在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黄征、边洛、洛邑旅游线路沿线,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就是横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庄园于2001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背靠邙岭,面向洛水,北临黄河天险,南临宋岳屏障,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地势险要。虽然是人做的,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

它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和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区8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

也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指某个特定的个人,而是指明清以来以康英魁为代表的整个康家族。

“康百万”靠河运、靠陆路、靠“贡献”发了财,多次受到朝廷嘉奖。最高时,该官员多次被授予县令头衔。

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祖康少靖、第12代庄园主康大勇、富遍三省、两次挂“千顷”牌子的第14代庄园主康应奎、居第三位并建有大建筑的第15代庄园主康道顺、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宫的第17代庄园主康建德...

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康百万家族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地主庄园。

整个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多亩。它庄严、宏伟、优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它被称为17、18世纪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的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

庄园建于明中叶,明清初初初具规模。

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建筑,村上主要居住区龙窝沟、南院、板房区、商店、养殖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并辅以碑碣、牌楼、园林等辅助建筑,形成了一座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宏伟建筑。

如今,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但我们不难发现,青瓦飞檐、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更代表着一种血脉相连的传承和一个地区的精髓,透过时光隧道,展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康百万庄园共保存了主宅区、板房区、南院、祠堂区等十个部分,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

今天主要参观寨上的主要居住区,是整个庄园19部分之一。

这个建筑群位于邙山的中部,从远处看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它的地形像一只在洛河饮水的乌龟。

就我们平时说的风水来说,也有“金龟探水”的意思,大龟在古代也叫敖。据说康家在这里建住宅区,也是“一马当先”,人财两空的意思。

另一方面,清朝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安思危,设寨更为实际。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不同于晋商的院落、帮派文化,也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按照“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在街上建楼,在山上建窑洞,在河边建码头,根据风险设置路障。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政府、园林和军事要塞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

至于“康百万”的辉煌历史,人们更是津津乐道: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匆逃往安。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路过我们珙县。由于当时河南饥荒,财政状况较差。让康家来投资迎宾两宫。因为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所以做了两个准备。首先,他们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宫殿,并在洛河上修建了一座浮桥。此外,他们还在珙县洛河上建造了五艘龙舟。为了停放这五艘大船,他们专门在俗称龙窑的南窑湾村北洛水河东岸修建了五个码头。因此,当时我们到巩义后,只在这座宫殿住了一晚。第二天临行前,康通过李向慈禧捐赠了654.38+0万两白银。慈禧很高兴,说“我还不知道这里有百万富翁”,于是康百万的称号通过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老的建筑特色而闻名,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为人称道。它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大庄园更加迷人。

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工精湛,工艺娴熟,内容丰富,形神兼备。其中不乏“师从老师”、“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哲学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康百万家的雕刻工艺与众不同。

庄园内展出了康家族当年使用过的家具、古玩、名人书画等4000余件珍贵文物,既再现了当时奢华生活的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

康百万庄园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中原民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直为国内外专家所重视。

中国著名建筑师李传泽称庄园为“中国硬山建筑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许多专家参观后称之为“传统建筑的瑰宝、民间艺术的典范”。

康百万庄园是历史留下的符号,是时代的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的见证...首先是康少靖六世被任命为益州(在今长葛县)程颐,升任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使的机会。

程颐和东昌府都是管理地方水陆交通和官盐、税收、仓库的官员。他们虽然不是大官,但却可以利用明朝“开中法”的做法(以盐为中介,促进内地边防和交通以及重要仓库),为自己的后代铺设经商致富之路。

从汉代开始,盐业由国家经营,国家收入实行“半盐半税”。清盐法有所改变:《盐商法》主要由“官督商”经营,使商人与官员的交往非常密切,商人最有可能在盐业中发财,这为康百万在山东与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会,也为康百万提供了历代对山东的管理。

第二,忠于明朝的是康辉的父辈。李自成破了洛阳,杀了斧王后,他们收留了已经逃走的李飞,最后“嫁给了康珠”,娶了李飞的女儿,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发家致富,培养造就了人才。

第三,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土不商”的传统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帝的信息,改变漯河经商的传统习俗,在河上航行,分割山东根据地,“先有康大勇,后有蓝水城”,将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从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一带。

第四,是康英魁(唐浩崇公),利用青岩镇压安百里教之机,套取情报,贿赂青岩百万大军将领乐宝等人,为全军供应棉花、布匹,大发横财十年,开辟三原、泾阳、富平等地的棉花基地。“先有康重公,后有泾阳城”,加上祖上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得康的百万土地达到了六万。

“富庶三省,船行六河”,“泾阳、Xi安、临猗、晋安,千里马不食他草,千里人满康家田”就是在这个时期叫出来的。

第五,康道平利用清军镇压捻军的机会,组织应永,修筑城墙。最后,捻军没有越过康滇,受到河南官绅甚至清朝重要官员的赏识。保存下来的石刻很多都是当时达官贵人的讴歌,让康百万声名大噪。

第六,康洪有利用慈禧和光绪回京路过珙县的机会,大肆挥霍,迎送两宫,捐了很多钱,被慈禧恩准,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在操作上,康百万基本采取了“面面相连,长藤挂果,相公担责,栈上开花”的方式。

巩县是康百万的大本营,但他又在山东和陕西建立了另外两个根据地。按照康百万的思路,“十人安,五谷丰登,九人荒,战乱不止。”所以,如果基地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可以在另一个地方补充,保持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康应奎在陕西说:“宁舍巩县,不如在某一地区建立根据地。”此外,百万代康注重发掘本土人才,经过考验和磨练,先后受命为老相公(总经理)、大相公(分区负责人)、相公(各仓库)和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杂工)。在各地设立仓廪,不仅负责营业和仓库,还负责收租和出售当地土地。

就这样,层层负责,相互竞争,层层叠叠,百花齐放,让康的千万财富犹如汇流的清泉,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