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分为多少册?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纪四部。

《四库全书》全称《秦鼎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在清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名高级官员和学者编纂,3800多人抄写,历时十三年编纂而成。分为经、史、子、纪四部,故名“四Ku”。据文锦阁藏书3462种,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8亿字?。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半。

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皇帝下令将七本《四库全书》藏于全国各地。前四册分别保存在故宫文远馆、辽宁沈阳文水阁、圆明园文远馆、河北承德金文馆,即所谓的“北四阁”。这三个复制的部分分别保存在扬州文慧馆、镇江文宗馆和杭州温岚馆,也就是所谓的“南三馆”。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集成著作。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找到源头和血脉。

扩展数据:

历史背景

文化渊源

传统学术本身的延续和发展,也迫切要求当时的目录著作承担起“辨章、究镜源流”的责任。中国以经学为主的学术,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经学、魏晋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理学到清代的汉学,都需要得到恰当的评价。

既然《四库全书》要囊括乾隆以前的所有古籍记载,那么对传统学术进行总结就责无旁贷,因为传统目录学只是将典籍按照一定的体系进行整理,然后通过文献记载本身、分类、编目、排序来反映学术发展的历史。因此,整理古籍、总结评判传统学术成为《四库全书》编纂者的重要任务,《四库全书总目》应运而生。

时代精神

在斯修书之前,出版业高度发达,典籍积累充分,藏书兴盛,文献整理工作全面开展,汉学成为主流学风。在时代的学风下,学者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许多完整的原著来引用材料和考证学术渊源。对于明末以来进入中国的西学,如何看待,是时候有意识地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引导人们认识西学,确立西学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行动来对学术文化进行彻底而全面的总结,而政府必须亲自主持这项任务。而文化素养好、才华横溢的乾隆皇帝希望超越前人,他本人完全有能力对文化进行判断和调控。[5]?

皇帝本人

乾隆中期,经过100多年的努力,清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思想学术文化的需求、政治经济的保障、乾隆的个人偏好和学术界的呼声,使盛世中国的传统图书编撰在此时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催生了继顺之后再次编撰大书的局面。盛世的恢弘需要庞大的体系来充实,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时代留下的使命。

从表面上看,《四Ku》的图书修订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晚明周永年从曹学佺再次倡导儒藏理论,主张收集儒家书籍,与佛道站在一起。第二,乾隆上书巡抚遗书,送到京城。三是和王邀校办永乐大典,辑佚。但实际上是学术文化发展到总结期的需要,是学术与政治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不能忽视的是,乾隆想超越父辈、祖辈的著书成就,尤其是祖父私下的“古今图书一体化”的意图。

主要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按照内容分类,分为经典、历史、儿童、收藏四个部分。下属下有类别,类别下有属。该书由4个部分、44个类别和66个属组成。

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由经部收藏,包括易经、书、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乐、小学等10类,其中礼分为周礼、礼、礼、三礼、一般礼、杂礼六类。

史部收藏的史书有15类,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其他史、诏令、传记、史注、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其中诏令又分为诏令和诏令。地理分10属,即宫疏、通志、都郡、河流、边防、山川、史迹、杂记、游记、外记;官类分为2属,即官制和官谏;政治类书籍分为6属,分别是总制、礼制、国家规划、军政、法规、考试;目录类别分为经典和金石学两大类。

子部收藏百家著作和书籍,14类,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民、医生、天文算法、星象、艺术、音乐记录、杂书、小说家、佛教徒、道教徒等。其中天文算法分两属,占星分两类。艺术分书画、钢琴曲、篆刻、杂技四属;音乐记录分为三个属:器皿、食谱、植物、动物、昆虫和鱼;杂类分为六属:杂学、杂考、杂故事、杂文章、杂编、杂编;小说家分为三个属:杂事、奇闻、琐言。

诗集包括诗词集和专集,包括楚辞、别辞、文集、诗词评论、词曲等五大类。其中,词曲还分属于五个属,即分词集、词选、花刺、词谱与韵、南北曲。以上类别除了张辉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基本包括了社会上流行的各类书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监、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

编译程序

员工:爱新觉罗·颜勇、爱新觉罗·永宣、爱新觉罗·颜勇、刘统勋、刘伦、舒合德、阿贵、余敏忠、连赢、程景毅、黄集、付龙安、小沈阳、蔡新、邱跃秀、王计华。

历任副校长(65,438+00)、曹秀先、柳永、、彭、金鉴、、曹、、钱汝成、沈楚。

首席读者(15):德宝、黄胄、庄存宇、王婷玉、谢勇、大春、胡高旺、王永喜、金、尹壮图、李守斗、广鼎、倪成宽、李、朱贵。

主编(3人):纪昀()、陆、孙士毅。

首席校官(1)土地费字段

国子监官员(22人)、朱、刘希拓、、白灵、、宋、小、德昌、、元曹诚、瑞宝、陈崇本、吴泰、昀昌、张宝川、冯应流、孙永庆。

吴英典调任官员(9人):刘、彭绍冠、常英、刘忠智、魏前亨、彭远勋、吴玉德、管淮、周兴岱。

百度百科-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