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布托:会见仅10分钟,额头冒汗。
新年伊始,周总理逝世的不幸消息震动了世界,使中国外交缺少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决策者。毛主席不得不拖着病重的身体在中国会见对国际形势有重大意义的外宾。
1976年2月,在周总理不在的情况下,毛主席坚持要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他虚弱的身体让这位老朋友心情沉重、感慨万千地感叹:“谁也不能否认,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口气。”但他不能不承认,毛主席的思维还是极其敏锐和活跃的。
12年5月,他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做长篇大论,不管他愿不愿意,整个谈话都以几句仓促的话结束。
甚至就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位客人让毛主席同意半个月后再见面,不顾他的病和衰,因为对方也来自一个对中国有重要意义的友好国家,这次见面也成为毛主席外交活动的谢幕。
1976年5月26日,刚刚为李光耀送行的北京迎来了一位外国总理。作为例行公事,他提出了会见毛主席的要求。
可悲的是,这个曾经在湘江长江里打水,在西湖边爬山的强壮身体,如今已经疲惫不堪,病入膏肓。
在会见李光耀时,毛主席的无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整个会见只进行了几分钟就不得不终止。毫无疑问,此时的毛主席需要休养生息,集中精力治病。为此,秘书们一再拒绝其他外国领导人的会见要求。
但是,总理今天在这里很不寻常。他叫阿里·布托,来自中国的友好邻邦巴基斯坦。1963年,与中国全权代表外交部长陈毅签署了归还喀喇昆仑走廊、奠定两国友好交往基础的《中巴边界协定》。
继1971首次以巴基斯坦总统身份率团访华后,1974年修宪后又以总理身份访华。两次访问都受到了总统的接见,这是他作为政府首脑第三次访华。
因此,布托在委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与中国各级领导人会见会谈,属于政府和毛主席本人,而布托本人在此前与主席的会谈中也有过非常愉快和美好的经历。
按理说,巴基斯坦既能遏制印度在南亚方向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又能在前几年的中美和解谈判中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在联合国大会上坚决支持中国的正当权益,所以这一次秘书最后把布托的要求转达给了毛主席。
接到请求的毛主席当即拍板同意。此时他刚刚吃了安眠药——由于多年来作息不规律的习惯,失眠早已成为困扰毛主席的严重问题。在他晚年身体越来越虚弱的时候,保证毛主席的睡眠几乎成了警卫员和秘书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如果不是布托的重要作用,秘书们不会让毛主席冒这样的风险去接待来访者。
在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毛主席和布托的会见被安排在尼克松和李光耀曾经待过的同一个房间里。毛主席再次坐在浅绿色的沙发垫上,等候布托夫妇。
布托在华国锋的陪同下走进房间时看到的是,这位慷慨地将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从3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亿元人民币的伟人,如今却被卡在沙发里,无法起身欢迎自己的老朋友。
了解情况的布托赶紧上前与毛主席握手。会谈时,毛主席的头总是向后靠在沙发上。这位战斗了一辈子的老人,正在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力,为国家完成最后的政治任务。
布托姿态严肃,双手恰当地放在腿上。自从他在阿尤布·汗政府担任外交部长,全力推动中巴关系以来,在对面老人的决策下,中国在生死关头多次帮助巴基斯坦,他的理念和思想让他受益匪浅。可惜的是,即使是这样的伟人,也快到大自然的极限了,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像往常一样向他请教两国关系的深度建议。
双方只能进行简单的礼节性问候。毛主席问布托:“你好吗?”布托回答说:“我很好,谢谢你。”毛主席对自己的病很淡定,说:“我身体不好,腿不好,讲话也不好。”布托接着称赞道:“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您高举人民革命的旗帜。”
布托的声明绝不是普通的恭维。六七十年代,从日本到拉美,再到非洲,各地都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工人运动和游击战争,包括中巴为敌的印度,国内也诞生了毛主义生产党势力。
就连巴基斯坦曾经煞费苦心想要依附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其总统尼克松也毫不犹豫地前往北京,屈从于毛主席的外交手腕。作为中美之间的桥梁,巴基斯坦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角色。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员,布托本人必须得到尊重。
毛主席仍然微笑着,带着中国人的谦虚说:“成就不大。”
会谈只持续了10分钟左右,毛主席的额头已经在冒汗了。虽然没有呻吟或抱怨,但机要秘书张玉凤知道老人已经很不舒服了。对于接下来的两国具体外交协调、国际形势分析等问题,毛主席只能把矛头指向一旁的华国锋:“这些问题你们可以谈。”
布托清楚地看到了毛主席的艰难处境,他对这次采访背后反映的中巴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特殊关系感到非常荣幸。于是他起身和沙发上的主席握手道别:“非常感谢主席。”并祝主席早日康复。
巴基斯坦和中国随后举行了一系列友好会谈。30日,布托带着两国联合公报、科技合作协定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丰硕成果回到伊斯兰堡。
也许布托能预料到的是,在他与毛主席会面后,中国政府宣布毛主席不再参加外事活动,这意味着布托成为中国伟大领导人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宾,这一荣誉足以代表未来中毛关系牢不可破的发展。
我们觉得布托走出毛主席房间的时候心情应该是沉重的。
虽然在印度独立分治初期,巴基斯坦一直在英美势力中寻找自己的保护力量,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美国建立的东南亚防务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成为反华阵营的一员。毛主席和中国政府一直是宽容和克制的。
但随着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变化,一度处于亲美反华的边缘,两国关系在曲折中缓慢前行。
真正改变布托的观念和巴基斯坦整个国家观念的,是毛主席在1962年做出的反击印度的重要决策,巴基斯坦一夜之间对自己的安全观有了彻底的反思。
作为时任外交部长,布托坚定支持政府积极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利用前来讨论和签署边界协议的机会,布托当面告诉中国领导人,原东南亚防御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已经失败或将要失败。
从1964起,巴基斯坦不再参与这些条约的任何军事行动。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在中国的坚定支持下,巴基斯坦最终顶住了来自印度的巨大压力,确保了自身的安全。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因此,尽管毛主席谦虚地告诉布托,他“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布托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这封充满真情实感、言辞慷慨的慰问电,可以看作是布托对毛主席当时自嘲之言的迟来的回答。
文/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