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课前导入

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线索,并讨论和回答问题:

1,改革时期,谁赞成社会?谁反对?谁不在乎?(资产阶级改良派,开明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光绪皇帝等人不甘做“亡国之君”的赞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没关系,广大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处于社会底层。)

2.会有什么后果?由于实力悬殊,手握实权的顽固派轻而易举地扼杀了维新运动。)

老师教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也失败了。但是,由改良派转化而来的一部分革命派继续开展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当孙中山的要求被拒绝后,他认识到清政府卖国存在的本质,毅然转向革命立场,毅然从事反清斗争,最终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一大事的年份1911是旧历的辛亥年,故史称“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全班29-32页,在重要的时间、姓名、地点做醒目的阅读标记。先分组交换个人意见,取得初步一致后,从2-3组中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然后转入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