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二个“岳飞”,这位拯救明朝的英雄为什么会被冤死?
多亏于谦挺身而出,建立明代宗,集结军队,组织北京保卫战。挫败了夺取明英宗、先占北京的企图,防止大明成为第二个北宋。
可就是这样一个拯救了明朝的英雄,却在八年后被推到菜市口斩首,含恨而死!为什么会这样?
这要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说起。
首都得救后,危机暂时解除,一些大臣建议欢迎朱祁钰回到明英宗身边。但是,有了保卫首都的功劳,朱祁钰已经大权在握,他对收回明英宗并不那么积极。
这时候瓦拉教主先得不到什么好处,就想放了明英宗,讲和。在于谦的建议下,朱祁钰欢迎明英宗回京,并将他安置在南宫,算是软禁。为了防备明英宗与老臣接触,对他的一举一动严加防范。
然而,朱祁钰并没有过度辱骂朱祁镇。毕竟朱祁钰在位时间不长,他没有太多的内部小集团。当时,孙皇后还活着。如果朱祁钰走得太远,孙皇后可以依法废除朱祁钰的地位。
此外,在南宫的七年里,朱祁镇和不同的女人生了五六个孩子。正如朱祁镇后来所说,如果他不能在南宫吃饭,他需要太监偷偷给他送饭。我很疑惑。朱祁镇没有足够的食物。我到哪里去弄食物来喂这些妇女和儿童?
事实上,那时,朱祁镇在南宫很舒服。当时,朱祁镇的整个后宫都和他一起在南宫。所谓的迫害不过是后来重置的蹩脚借口。
后来,随着皇位的逐渐巩固,朱祁钰希望他的儿子朱见机能够取代明英宗的朱见深王子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由于土木工程的变化,孙皇后先立明英宗之子为太子,后立为皇帝。
他不断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楚军重建中站在自己一边,最后得到了宦官和朝臣的默许。但朱建基不是王皇后的儿子,所以她不同意丈夫的说法。她大吵大闹,然后被废黜皇后,关进冷宫。
景泰三年(1452),朱祁钰废了侄儿朱见深的皇太子,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机。我不希望朱建基第二年就死了。
尽管如此,朱祁镇对他的侄子朱见深还是很好,没有亏待朱见深。儿子朱建基死后,朱祁钰把朱见深留在宫里。当时,有一个建议,他想做他想做的,他写了一个请求从首都驱逐朱见深,但它被朱祁钰拒绝。
因为朱祁钰当时没有孩子,他认为如果他一直没有孩子,他会把座位传给他的侄子朱见深,所以他从来没有让朱见深成为诸侯。毕竟,无论如何,朱见深是与他血缘最近的人,他的好意得到了回报,也就是在他侄子登基的第二年,他被平反了。
景泰八年(1457),正月初,朱祁钰病重,身后却没有孩子。皇太子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皇太子”爆发了。进门的变化?朱祁镇在他哥哥病重时,发动了一场政变,企图重回仁慈的宝座。
《明史》对夺门之变是这样描述的:明朝争夺皇位毫无意义,也是为了夺门。你什么意思?就是朱祁镇的政变很无聊,没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时朱祁钰病重,又没有子嗣,当时按照宗法制度,只有两个人有资格继承皇位,朱祁镇和他的儿子朱见深。那时,朱见深只有十岁。即使朱见深继承了王位,长老们也绝对有必要成为摄政王。当时,只有太后孙氏和太上皇朱祁镇有资格。
所以不管你怎么绕,按照宗法制,皇位还是会回到朱祁镇手里的,所以评价朱祁镇在明朝的突然变天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是无聊,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的政变那么容易成功,因为大臣们也知道这个皇位本来就是你在朱祁镇的,所以没有人阻止。
但是,众所周知,朱祁镇为什么要发动一场绝望的变革呢?
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像徐宥箴和石亨这样的投机者聚集在朱祁镇周围。他们想借此机会从龙族那里赚取捐款,他们也看到朱祁钰身患重病,没有孩子。重置朱祁镇是大势所趋。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走,对他们来说肯定不算什么,所以他们想利用这次政变提前重置朱祁镇,这是小风险大收益。
第二个原因是朱祁镇的小心思,因为当时大臣们的建议分为两种。一个是让朱祁镇再次当皇帝,另一个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而朱祁镇以皇帝父亲的名义摄政。这两种方式看似相同,但有很大的不同。以朱祁镇的小心思,他怕儿子一旦登基,一旦成年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力,还不如完全由皇帝自己掌握。
事实上,当这些人在徐宥箴密谋时,有人向于谦报告了此事,以便于谦手中的权力可以彻底阻止政变。但如果这样做,朱祁镇的部门将彻底完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动荡。于谦是个忠臣。他知道朱祁镇的性格,他在上位后绝不会放过自己。但为了大明,他选择了按兵不动,牺牲自己。
当朱祁镇通过政变上台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以为朱祁镇经过了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应该可以好好努力了,但是大家都没想到,朱祁镇上台后的所作所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政变第二天,对于谦怀恨在心的朱祁镇立朱祁钰为帝,降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
天顺元年(1457)一月二十二日,于谦和王文因叛国罪被杀,弃城而居。就这样,一代忠义英雄被冤死,在他誓死捍卫的城市面前,被他捍卫的皇帝斩首。历史:天下委屈!当时连于谦政敌的下属都忍不住偷偷给于谦献上祭品。
当然,这些都打动不了坐在宝座上的无能废物朱祁镇。杀死于谦后,迫害于谦推荐的文武官员。朝廷不到一半的人几乎都被囚禁了,但是这些人在土木堡之变后帮助他维护了都城的防务,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此外,所谓的复辟英雄分别提拔了石亨、张迪、徐宥箴和曹吉祥。
二月初一日,被废为王,西迁。2月19日,朱祁钰去世,时年30岁,以太子之礼葬于西山,说是大怒,葬于金山,毁了他所建的寿陵。他的嫔妃也被给予死亡和殉难。
对待自己的兄弟,朱祁镇下手真狠,可怜的朱祁钰太心软,没有杀死朱祁镇。
然后更恶心的事情发生了。朱祁镇复位后,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镇立碑,并刻木望王力可镇,招魂安葬,并赐祠忠义,还在京城为屠杀大明百姓的瓦拉氏立庙。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愤怒得肝肠寸断。他妈的,杀了大明三十万兵的人,都给庙里效忠了。这些大明的士兵真的很可悲。他们为这样的君主而战死。还为他的敌人建了一座神庙,朱祁镇的脑子里全是狗屁!
杀忠义之人,治祸国殃民之人,你念念不忘,立碑纪念。这样一个无能昏君真的是要爆炸了。
《明朝那些事》也为他洗白,说他虽然不是皇帝,却是个废除殉道制度的好人。我是呵呵。
他没有让自己的嫔妃死,却杀了弟弟所有的嫔妃,甚至想杀弟弟的王皇后。幸好,由于李习安的劝谏,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把王皇后赶出了皇宫,并派人追回了王皇后随身携带的珠宝。似乎忘记了当年,王皇后为了保护儿子朱见深,被打入冷宫。
当他在沙漠中时,幸好当时的保镖袁彬跟随并照顾她,否则他可能已经死了。但对朱祁镇友好的人就是这样。
受到朱祁镇青睐的门达遭到诬陷,被要求逮捕袁彬。朱祁镇说了什么?做你想做的,但是把活的袁彬还给我。?让袁彬在锦衣卫里受罪吧。
连这么他妈的人都配得上好人,做个好人的底线太低了。
朱祁镇登上顶峰后,他拒绝了所有的忠臣和好人。像石亨、徐宥箴和曹吉祥这样的小人物在几年内就发生了。曹石之变?。朱祁镇差点被自己的心腹杀死,这是报应。
之后他没有吸取教训,还是继续重用门达这样的反派。亲爱的小人,远贤大臣?贯彻到底,朝廷就污了。幸运的是,在他复辟七年后,太多的性死亡了。
这样的垃圾皇帝,连一些电视剧都把他当猪脚,白洗了。不知道编剧脑子里是不是全是屎。
他的儿子朱见深为明宪宗继位。宪宗即位后,对父亲非常不屑。他驱逐了朱祁镇的所有心腹,恢复了于谦的名誉,并把被父亲驱逐的好大臣一个个招进来。最后,上帝开了他的眼睛。老子虽然是人间私生子,但他的儿子是个好皇帝,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