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方城”有哪几种说法?
在我国历史上,楚国地理中多次出现“方城”一词。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首先是方城是一座山。据《后汉书·国史》记载:“南阳郡下:‘叶中有长山,名方城。’”据《扩志》记载,“方城在周放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山顶平坦,四面山势险峻。山南有一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即此山也。"
第二是方城是堡垒。据《淮南子地志》“九塞是什么?说:太汾、渑池、京软、防城、禅大阪、井陉、灵璧、朱珠、居庸关。”
高邮作了注解:“方城,楚北塞叶,在南阳叶。”
第三,方城被认为是一个城市。《水镜·朱汝水》中记载:“苦菜在鲁国之间。有一个叫方城的小镇,东临小溪。找这个城市命名的原因,应该是以山命名的。”
《水经注·澧水注》中记载:“水弯弯,向东南流,至叶县北。十五年,徐迁居叶哲。楚国兴盛,周衰落,控制了南方的土地,试图加强中国,在北方建立更多的城市。为了逼中国,城叫宛城,或者是方字。”
所以,根据古人留下的古籍,人们认为“方城”原指方城山。后来,由于楚国在这里修筑城墙并逐渐扩大规模,人们就把这段城墙称为“方城”。
因为这种城墙很长,又不同于一般的城墙,四周不封闭,所以叫“长城”或“长垣”。因为这一段城墙是楚国修建的,所以后来被称为“楚长城”或“楚方城”。
这里的“防城”这个名字,应该是以旁边的“防城山”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