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王琅琊、杨弘农等名门是怎么来的?

从汉代到唐代,是中国士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历久弥新的贵族家族。他们世代尊官,掌控政权,甚至一度与皇族分庭抗礼,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简单看看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十大家族,看看有没有你所属的姓氏。

1,陇西李,是李姓中最显赫的一个。陇西,古称陇右,泛指陇山西部的甘肃省东部地区。陇西县设置于秦汉时期,是李的郡县之一。秦代陇西县最早的县令是,后人尊他为陇西县李的始祖。魏晋时期,陇西李乱世崛起,西凉王李贵是李的始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朝野大权在握的贵族世家了。陇西李渊灭隋,建立唐朝,以李为国姓。到了唐代,陇西李的名声超过了赵县李。唐太宗编《族谱》,把李姓放在所有士族姓氏之首,甚至给功臣李姓。从此,陇西李氏从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融合的庞大家族。

2.赵是李姓的第二大分支,仅次于,唐朝以前其声望高于。赵郡是李的郡之一,赵郡在今河北省赵县。这支李的祖先是李牧,秦太傅李贵的次子,李贵是的四弟,李在陇西的祖先。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他是赵国的宰相,封,住在昭君,是李在昭君的祖先..赵县李在北齐时官职显赫,部落众多。唐朝有17人担任宰相,是陇西仅次于李的第二大家族。

3.弘农杨,汉代的弘农郡府,位于河南灵宝,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后裔在弘农最为集中,影响最大。至今仍有“天下青年生弘农”的说法。弘农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四知”闻名的“关西孔夫子杨震”。杨震的后人以他为榜样,博学清廉。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繁荣的隋朝,将杨的地位推向了顶峰。

王在太原,祖上是晋太子。他死后,他的儿子景宗为了躲避混乱搬到了太原。当时人们仍称他为王氏家族,故以王为太原王氏始祖,尊晋亲王为家族始祖。景宗的后裔,瓜果累累,辈出,成为太原的著名姓氏,后来子孙遍布全国。太原为王二十一地之首,为王之总数。十八孙王建,其子王贲、孙,祖孙三代,都是秦朝的名将。

5.王琅琊,今天的琅琊,是琅琊临猗的县令。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西汉的王姬。魏晋入仕后,王琅琊逐渐成为当时排名第一的贵族世家。王琅琊作为汉朝以来的老宗族,一直推崇儒家文化,他的特殊品质是孝顺善良,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子王祥,为后人所称道。在王琅琊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宰相,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据说司马睿曾经想和他平分这个世界。曾经,75%以上的朝鲜官员属于王氏家族或与王氏家族有关联。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后,必以王为丞相”。王琅琊在汉唐时期共担任宰相104次。加上因为两个朝代而被重复的,实际上有92个宰相。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出自王琅琊。

6.陈中国古代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陈郡(今河南太康县)人。从宋到梁,他一直是士族的领袖,与王琅琊并称“王谢”。起初,陈君的谢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士族。直到谢万做官,掌握了豫州,才开始崛起,并在谢安任翔时期达到顶峰。谢氏家族在陈郡的主要功绩是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挽救了东晋。淝水之战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保持了200多年的贵族家庭地位。

7.崔氏,清河人,崔氏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是山东名门,长期为国姓。齐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齐国第二代国君是箕子,本该继承皇位,但他把皇位让给了弟弟,自己住在崔屹(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城为氏,即崔氏。魏晋至初唐,按士族姓氏,或“崔、陆、王、谢”,或“崔、陆、李、郑”,将崔氏列为一等姓。作为北方名门望族,北魏时曾与陆、荥阳郑、太原王并称四大世家。

8.荥阳郑氏起源于古代的郑国。春秋末年,郑国灭亡,皇族后裔迁居他地,但都是把国名放在名字前面。这种方法称为“以国为姓”,形成郑姓。后世,郑氏家族发展成为荥阳贵族世家。东汉末年,郑氏的郑浑、郑泰等人开始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唐朝以后,荥阳郑氏家族接连出了九位宰相,声望达到顶峰。后来由于科举制度的实施,他们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9.范阳卢氏,卢氏历史上自称范阳、涿州或幽州人。公元前385年,田禾和、陆、高二被驱逐出境。离开山东长清县的陆毅后,他们分散在燕秦之间,主要居住在范阳。自秦始皇以来,范阳卢氏家族就是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即使在当时,皇室也是结婚的首选,被称为“杨帆卢氏,第三公主”。在唐代尤为突出。唐代人才辈出,初唐四杰之一的陆就是其中之一。从汉末到唐朝,正史记载的吕氏历史名人有840多位。可以说有很多贤惠的人,辉煌的成就,著名的作家。

10,太原人,祖籍姬姓,西周时灭唐后,把唐地让给了弟弟。其弟继位后,改国号为晋,后人以国为氏,居太原,逐渐成为太原名门望族。太原祁县温氏家族人才辈出,世代兴旺。从汉代到宋代,都有“忠君脱俗”的名臣、圣贤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大师。如此繁盛的家族,在中华文明史上并不多见,温氏家族也是皇族最受宠的家族之一,民间的百官都争相依附。由此可见,文的社会地位并不次于李氏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