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如何出版的?

古代的金文、石刻、手抄手刻的书籍,在一定意义上是出版的。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正式出版盛行于中唐时期。现代出版主要指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印等。)和发行(或网络传播)图书、报纸、音像、电子、网络媒体所承载的内容。(来源:康雍·史圣)

英语中的publication一词来自古拉丁语public-icattus。据考证,出版一词出现在中国近代。出版与印刷术的发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印刷先于出版。所谓版,在中国古代是指刻有文字或图形以供印刷的木片的称谓。用雕版印刷的书叫雕版书。中国早在五代就有了雕版、雕版,宋代有了开版、刚版、雕版(古代版与版是连在一起的)等词,但刊字始终没有出现。有学者认为,出版一词是在19年末、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publication这个词出现在18的50年代的日本。现在的出版一词通常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软件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制)、传播的统称。

虽然出版一词出现在中国近代,但图书出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书籍即帛书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明鬼》有“书之竹帛传后世”的记载。中国古籍的传播,最初是靠人抄的。后来书籍被复制出售,书籍开始成为商品。据记载,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书店。公元2世纪初,中国发明了纸,极大地改变了书写载体,为图书出版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7世纪,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有了印刷书籍,开创了图书出版的新时代,正式的出版业开始出现。11世纪,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图书出版业又有了突破。65438+20世纪50年代,德国人j·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书籍的机械方法,使出版业向工业化发展。19世纪初,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现代出版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