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理解或体会。

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从1979到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

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从2000年到2004年底,共开工6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500多亿元。

在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如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和探月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些“高、精、尖”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从总体上看,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8-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

截至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5438+8700万人、65438+12万人、65438+5700万人和12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74万人。截至2007年6月,中国共有2235万城市居民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更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我们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局面逐步形成。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 65438+2月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7月1日,第一部对外贸易法颁布,出口商品结构大为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

到200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超过50万个。

中国经济增长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8%。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许多来自民主党派的人担任政府职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初具规模。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全面修改宪法后,全国人大通过了4次宪法修正案,制定了200多部生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6.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切实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65438年到0994年到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人民解放军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领,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先导,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1和1999年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迈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性一步,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省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不断发展,反“台独”斗争日益深化。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表达了中国人民以立法方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完整的决心。2005年4月至5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相继率团访问大陆,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政府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倡导新安全观,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指引下,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严。

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中国共产党员总数达到7336.3万人,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60.7万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让中华民族振兴起来;历史表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就和进步的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经济基础改革和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坚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

把推进改革和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第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周围,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过高;

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认真解决;可以在前进中解决,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但是,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固步自封和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现实,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充分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