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是怎么干涸的?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罗布泊
罗布泊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一个湖泊。罗布泊被称为“地球的耳朵”和“死亡之海”,也被称为瑙。后来经过地质工程师的改造,变成了“希望之城”。先秦时期著名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称之为“有泽”,也称凌泽、延泽、蒲长海。罗布诺尔是蒙古语音译名,意思是多水的湖泊。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海拔约780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塔里木河、孔雀河、切尔沁河、疏勒河在此汇合,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泊众多,西北的楼兰城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水利工程的影响,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在只是一个大盐壳。
1的历史演变
出生介绍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654.38+08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由南向北倾斜,被分割成多个洼地。
汉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楼兰王国,人口众多,规模可观。始建于公元前176年前,卒于公元63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东起固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上书汉武帝:“楼兰,司城有城垛,近盐泽”。从此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罗布泊“宽三百里,以其水亭,冬夏不增不减”,其丰饶使人猜想其“潜行地下,南亦积石为华河”。这种把罗布泊误认为黄河上游源头的观点,从先秦到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历史上罗布泊最大的面积是5350平方公里。
据李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因塔里木河中游注水河边改道,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领65438+万士兵来到楼兰,从鄯善、焉耆、龟兹召集3000名士兵日夜渡江引水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的缺水状况。到了公元四世纪,曾经是“大浪淘沙,必然泛滥”的罗布泊西部楼兰,形势吃紧,以法律限制用水。尽管楼兰人做了最大的努力和尝试来疏浚河道,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为缺水而被废弃。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鼎盛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黄沙遍地,征途满脚;烟波浩渺的罗布泊也变成了干涸的盐沼。
到清朝末年,罗布泊兴起时,只有“东西长八九里,南北宽两三里”,成了一个小湖。
“死亡之海”再现美丽的盐湖景观(7)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进,注入罗布泊。到1950年代,湖泊面积已达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苏联制造的1: 50万地形图上,实测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多次垦荒浪潮,大批内地人西迁,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对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扩大的耕地需要水,矿产资源的开采也需要水。人们迫切需要塔里木河的水。几十年来,塔里木河流域修建了130多座水库,像吸水器一样盲目用水,最终将塔里木河抽干,导致塔里木河从上世纪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缩到1平方公里,320公里河道干涸,威胁到沿岸5万多亩耕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的断流,罗布泊在1960年代迅速干涸。到1972,罗布泊最后干涸的部分是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草本植物都死了,治沙卫士胡杨树也死得体无完肤。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与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不毛之地,被称为“死亡之海”。
重要的研究
罗布泊和因之而兴盛的楼兰古国,曾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探险家。千百年来,许多中外探险家游览了罗布泊,写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许多关于罗布泊的报告。但由于种种局限和偏见,也造成了很多错误,给罗布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意大利商人凯尔·波洛、俄罗斯探险家普勒·格瓦尔、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戈尔丁顿、英国斯坦、日本橙瑞超、法国邦瓦洛特都曾游览过罗布泊,并留下了精彩的描述。
清代地理学家许嵩在《西域水道志》的插图中指出,塔里木河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
阿弥陀佛深入湖区考察,在卷九中写下《河源略》一书:“罗布淖尔是西域巨河,在近东以北,自西被山川环绕,共有六七条支流,五千片棉田。剩下的流了4500里,沙子有限。隐藏的不算。山所写,环中一切曲折,趋向归淖尔,东西数百里,南北数百里,冬夏不缩……”
1876年,俄国军官普尔·格瓦尔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误将喀喇河和顺湖认定为中国古志中记载的罗布泊。他的学生,英国的科兹洛夫和斯坦宁支持他。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持相反的观点。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罗布泊漂流的理论,认为其南北漂流的周期为1500年,是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和度降低的结果。这种流浪理论早已被中外学者所接受。除了斯文·赫定,美国人亨廷顿提出了“盈亏湖”理论。
通过我国科学家的实地考察,确认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汇水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极少(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成为固体盐壳,湖底地形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湖底沉积物的测年和孢粉分析表明,罗布泊长期以来一直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证明了流浪理论是不切实际的推论。
2地理环境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经有过很多名字,有些是根据它的特点命名的,比如敖泽、延泽、甘海等。,还有一些以其所在地命名,如蒲长海、监狱蓝海、孔雀海、洛浦池等。元朝以后叫罗布淖尔。20世纪中后期,由于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边沙化严重,退化迅速,直至70年代末彻底干涸(70年代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成为仅次于罗布泊干涸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是青海湖)。
塔里木河、孔雀河、切尔沁河、疏勒河等流域河流汇集于此,一度形成巨大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了一片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湖水又涨了。在1942处测量时,湖水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泊缩小到660平方公里。1970后干涸,主要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锐减到1000公里以下,干涸了300多公里的河流,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尔、肃北、瓜州、尉犁、民丰、于田、墨玉、玉门、铁门关都位于罗布泊周边地区。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布罗布泊干涸的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一直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干涸的湖盆。在已完成的“重走彭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罗布泊东湖岸线不断向西延伸,推算出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超过654.38+0万平方公里。